2011年高三高考化学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分析1节.pptVIP

2011年高三高考化学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分析1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年高考化学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的分析与启示 甘肃省教科所 杨军峰 兰州一中 王 顺 第一部分 2011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特点 一、对2011年理综(Ⅱ)化学试题的总体认识 总体特点:稳定、基础、灵活、创新。 试题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难度控制基本遵循了2011年《考试大纲》的各项指标,符合《考试大纲》的整体框架。 试题既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实现了高考试题的测量目标。 2011年全国1卷和2卷合成一套试题,出现了许多近几年在全国1卷常考而在全国2卷未考的试题。 化学试题总体难度有所增加,是近三年来难度最大的试题 。 2011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甘肃考生均分和难度统计表 年份 样本 量 I卷 II卷 全卷 满分值 平均 分 难度 满分 值 平均 分 难度 满分 值 平均 分 难度 2009 年 173514 48 24.73 0.513 60 28.76 0.48 108 53.49 0.496 2010 年 167529 48 29.49 0.614 60 30.06 0.501 108 59.55 0.551 2011 年 164455 48 26.10 0.544 60 24.05 0.401 108 50.15 0.464 二、2011理综Ⅱ化学试题的主要特点 “基础稳定是宗旨、灵活求变是方向”。突出考查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考查重视超过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 突出化学学科特色(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强化了对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的规范表达,用文字表达的试题增多。 淡化“热点”,不求知识覆盖面,强化能力考查。重视自学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简单计算能力的考查。 不回避旧题、陈题的变形使用。旧题重组或教材习题改编成为全国卷的重要特色。(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题、NA试题重现) 重视对图像和图表信息的处理 化学实验逐步回归教材。试题不断向中学教学实际靠近,素材以教材实验原型为主,不考脱离实际的“纸上实验”。 加大有机化学考查力度,信息题的内容逐步增加。 透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题逐步出现。 考查范围 题号 考查内容 分值 基本概念和 基本理论 (约占36%) 9 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6 10 电解池 6 11 离子共存 6 12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6 2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5 元素及化合物 (约占13%) 27 常见单质与氧化物的推断、物质结构知识 14 化学实验 (约占14%) 29 实验室氯气与一氧化氮的制取及实验评价 15 有机化学 (约占25%) 6 几种有机物的酸性比较 6 7 有机物的性质 6 30 有机信息推断题,包括烯烃、环烷烃、卤代烃、醛等有机物,考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等 15 化学计算 (约占12%) 8 化学平衡的计算 6 13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6 27 (3) 离子方程式的计算 1 题号 在中学教材中所在章节 分值 11 、13 第一册第一章、第三册第三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12 27 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册第二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15 12 第一册第三章《物质的量》 6 8、28 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 21 9、10 第二册第三章《电离平衡》、第三册第五单元《电解原理及应用》 12 6、 7、30 第二册第四章《烃》、第五章《烃的衍生物》 27 29 第一册第四章《氯及其化合物》、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 15 28.(15分)反应aA(g)+bB(g) cC(g)△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I、II、III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为 ;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Ⅰ(A)、v Ⅱ (A)、 v Ⅲ (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 ; (3)B的平衡转化率中最小的是 ,其值是 ;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采取的措施是 ; (5)比较第II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阶段反应速度(T3)的高低:T2 T3 填“>、=、<”判断的理由是 ;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