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时代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7/29 11:51: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BAT(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小米、乐视、海尔等产业
型的互联网企业,都在试图打造大互联时代的基础设施,构建新商业时代的流
量入口和底层生态。
1 “ + ”
、未来商业呈现 大平台 小而美 格局。要么生态,要么融入生态。
万达在传统商业里面已然是一个生态,但在互联网的流量经济中,要面临与
新生态阿里系这样互联网企业重新划分用户场景。如果对抗,两败俱伤;如果
融合,则有机会建立起围绕用户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圈。
阿里在投资银泰,万达也在搞腾百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传统企业
而言,必然都会尝试与流量型的平台进行合作,进而抢占更多的用户入口。
选择做内容还是做平台?将是很多企业商业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选择。
2、传统零售行业转型逻辑:一切场景皆渠道。
未来还需要线下门店吗?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即使回答
出来,也不见得理由足够充分。沿着零售产业的本质去看,这个问题就非常简
单。
零售环节,在传统商业环境之下的核心价值是打破信息不对称。通过层层分
销和线下门店进行商品流通、展示和交付。互联网出现之后,进一步打破信息
不对称,重新建立信任规则。使得传统零售模式一定程度失效。
不是门店不需要了,而是单纯展示标准化产品的销售型门店不需要了,因为
这部分职能被更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给替代了。但是体验型的门店、便捷性的门
店可能存在,因为消费者依然有这样的需求和生活场景。所以百货大楼可能没
有前途,但是文娱体验型门店可能存在。其布局逻辑一直都没变:围绕用户生
活场景展开。
万达增加体验型业态就是这样的逻辑,乐视布局线下体验门店也是这样的逻
辑。
3、未来产业划分方式:基于用户和数据,自定义产业边界。
阿里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什么样的公司?乐视又是什么样公司?
好像我们很难说的清楚。原来对于产业边界的划分方式是根据产品,做手机
的就是手机公司,做汽车的就是汽车公司。未来不见得是这样的逻辑。未来会
出现很多跨界打劫的企业,其打劫逻辑是什么?抢占用户、抢占数据、抢占人
才,自定义产业边界。
比如,未来小米很可能就是一个家经营年轻人的生态公司,顺丰有可能就是
一家经营社区生活的生态公司。未来你是哪个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
掌握了这个产业的关键资源。用户和数据将成为未来商业至关重要的资产。
4、数据化生存:要么数据化,要么灭亡。
马云说:其实互联网并不仅仅就是上一个网那么简单,我觉得未来机会,是
共同合作,共同打造未来,互联网经济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联合一起。只有
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赢。
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数据化。互联网技术涵盖物联网、智能硬件、可
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等,眼花缭乱的背后本质,就是数据
化。数据化的产品,数据化的营销,数据化的管理,数据化的供应链。“未来
的制造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机器会思考,未来的机器会讲话,未来的
机器会交流,未来的机器会想象,这是我们在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会面临巨
大的变化”。
5、生态型公司的商业模式:终端-应用-平台
王健林说:万达O2O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智慧广场,增加线下消费者的体验
感和黏性。
二是做大会员。三是做大数据。最后通过互联网金融变现。可广泛吸引投资
者,甚至众筹的方式,一起经营万达广场。万达每年有近5亿的活跃用户,可
向他们放贷。发放 “万达万能卡”,可以在万达店里消费,不缴年费,可参与
积分返现。
万达通过智慧广场方式采集用户数据,通过大会员打通和大数据的积淀,很
自然就会过渡到用户数据运营的商业模式。这个逻辑是很典型的互联网生态模
式。阿里巴巴提出的 “平台-数据-金融”就是这样逻辑,小米、乐视、京东这
些生态公司也都是这样的逻辑。
终端,作为入口,抢占更多用户规模;应用,增加交互,持续沉淀粘性;平
台,沉淀数据,衍生更多商业模式,比如金融。
刘强东说:未来十年京东70%的利润来自金融。就是很典型的逻辑。
6、互联网转型最难的不是技术,是组织基因,是思维惯性。
如果你是一个90后创业者,你压根不用考虑转型的问题。因为,你根本还没
成型。
如果你是一个浸淫商业多年且小有成就的60后企业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基本成型,那么意味着你接受新的变革就没那么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