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验学化学心理机制的探讨(程同森).ppt

动手实验学化学心理机制的探讨(程同森).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手实验学化学心理机制的探讨(程同森)

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做过实验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结论的情况并不理想。怎样提高动手实验掌握知识结论的效率? 动手实验是一个包含8个环节的科学探究过程,虽然不同实验对8个环节的要求程度不同,但如果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环节有缺失就必然导致以上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发生。 *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是个系统工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增强本身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组织实验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对课堂上的每一个实验,以下三个方面又是提高效率必须关注的细节。 (1)明确意义。要充分展开“一、二、三”环节的工作。 苏联的奥尔菲耶夫也认为,“对于人的思维而言,来自外界的“物化”信号刺激的反映是必要的,但是远远不够,还必须有一个最重要的本质性的因素——系统在指向外部、指向物的世界的行为中必须具备主动方向性和目的性。主动要求因素,动机的范围和价值因素,是整个思维的主动性的基础,这是很难将思维形式化的原因。” 让学生弄清楚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做实验,无论如何是必要的。 杜威这样说: “盲目的与任性的冲动,毫不用心……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获得什么经验”; “仅有活动,不能构成经验而必须与因此承受的结果彼此联系起来”。 (2)做的充分。要用最充分的时间满足学生做实验的愿望和成功的机会(环节四、五)。在启蒙阶段,要更加注重感性认识的积累和发酵。 波兰教育家奥根指出,“尤其是只有一点点直接经验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无论在课内课外,是必须赋予他们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的。然而现在许多学校占支配地位的传统,几乎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个传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害的。只有学生的直接经验丰富了,间接的认识才会加强。不能抛弃那些组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的一切手段。” 他还指出,“最重要的结论就是,以感觉、悟性及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展开。这些因素无论缺少哪一个,教师往往只能招致失败。如果忽略了向学生提供得到生动直观机会的特定作业方式,教师尽是以语言的抽象的方式进行,教学就会令人生厌。因此,在这种情形下,代替思维努力和表象力的,唯有记忆力,而这种记忆力是通过机械的背诵教科书的词句,人为的培养起来的。” 杜威说,“最简单的经验都能发生一定的理论”“经验不加以思考是不可能的事。有意义的经验都是含有思考的某种要求。”这些话说明他的“经验”中包括理性成分。 皮亚杰也指出,“表象是起源于活动的,不可能靠已有感觉自动的唤起。因此只要表象在继续活动,该表象总是同运算结合在一道的。就是说,只要表象指向更明确、更丰富、更实在的方向,儿童方面就可以自发地将表象加以相互比较、联结起来,并且改变运算。这是通向逻辑思维的必然过程。”这说明实验中感性认识能够自动地向理性认识发展,当学生从大量的直接经验中会“悟”出东西来,这就是由本能发挥作用结出的理性认识果实。) 郭思乐先生也特别推崇这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生命自身已经拥有了感性和理性的混沌态,以及他们产生和相互转化的机制,理性化的起点永远是悟感,以及由悟感产生的感悟。人们只要是采取行为以满足自身的需要,那么他同时就在认识现实。人们的实践是把同现实的直接接触(知觉)和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部关系概括(悟性的作用)熔合于自身之中的。 还有,就是实验要做的成功。如果不能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学生就会在反复的失败中丧失学习的兴趣,快乐学习就会落空。其他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也就失去了依托。因此,在所有的教学动作中,我们还必须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3)想的明白。下力气做好“六、七、八”环节的工作。 教师要告诉学生,我们的感知(以视觉为例)会在三个主要方面欺骗我们的大脑:由于生理的局限,我们看到是表面和片面的现象(科学家在逐渐改变表面化问题);由于风俗的围栏,我们看到的是习以为常的现象;由于语言知识的蒙蔽,我们看到的是笼统之现象。要找到现象背后的道理,“我们还要进行大量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毛泽东:实践论)这是让书本知识在学生心里形成“心理意义”的第三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 如同八节棍,紧紧抓住“4、5”环节,然后把“1、2、3”和“6、7、8”两端舞得呼呼生风,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如果发现实验效率不高的情况,大约是8环节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有缺失或没有转动起来。 *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三个方法 (1)明确意义。 展开“一、二、三”环节的工作。 (2)做的充分。 满足学生做实验的愿望和成功的机会(环节四、五) (3)想的明白。 下力气做好“六、七、八”环节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cts58@yeah.net* 现实的化学教学与此种理念和要求渐行渐远。 * 课改倡导科学探究用以转变学习方式,实验教学本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