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小白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营小白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 论文类别:计算机?-?网络营销 上传时间:2015/7/20?19:20:00 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我是一个有6个月运营经历的实习生,说是经历而不是经验,是因为六个月之前,我对“运营”的概念一窍不通,以前从未接触互联网行业,学的专业和运营也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即使是干了6个月的运营(大部分为内容运营),我也不敢保证自己收获了丰富的经验,因为还有很多迷茫之处需要探索。   在这段实习期中,我看了一些关于运营的文章,加之自己的工作实践和不断总结,现在我基本能理解运营的概念。说得笼统实在一点,运营就是以拉新、留存、促活为目的,穿梭在产品、技术、设计、用户之间的小杂工,但是这个打杂是需要智慧的。下面,我想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运营小白容易产生的认识误区,也许很多运营新人会和我的看法一样。   一,认为运营可以到点打卡下班,回家后两耳不闻窗外事   刚进公司,我几乎是每天准时下班的,但是办公室每天都会有加班的同事。当时很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天天加班”的情况,这是效率低下的表现吗?后来各种耳濡目染,知道了在互联网公司加班是常事,我就好奇地问同事,下班了为什么不早点回家,还要在公司逗留?运营同事简单地回复了我:“反正回家也没事。”   当时不太理解这种态度和逻辑,现在却能够理解了。如果认为运营和一般的行政工作一样,能够朝九晚五准点下班,那就很傻很天真了。相信每个做过运营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回家只是换个地方加班而已。并不是说加班不值得提倡或加班有多么辛苦,而是一个真正热爱运营工作的合格运营者是在24小时从事运营工作的,也可以说“生活皆运营”。我每天下班回家一样要关注新闻动态,关注同行的新动作,逛逛各种干货平台,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创意或者可以炒作的热点,积累一些段子以备不时之需。   也许你会说,这会缩小了自己的业余空间,让自己被工作束缚。其实不然,干了运营之后,我发现运营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并且运营能让自己更愿意体验不同的事物、不断地思考生活中和心理上的很多细节,这样也能更好地体会生活,发现生活的诸多乐趣。   二,认为内容运营比用户运营逼格更高,不屑于“客服”的工作   作为一个实习生,刚进公司没有经验,会被安排去做一些琐碎的事。而且,运营的工作本来就很庞杂,所以有时候自己又要写文案、想活动,又要做客服的工作,与网友沟通。   当时我还不知道有“用户运营”这件事,我只是单纯地认为与网友交流、解决网友的问题叫做“客服”,然后内心上其实比较排斥客服,因为网友的问题很繁杂,他们认为客服就是“万能的”。   有的网友不了解活动规则;有的网友不会玩APP,或者APP出现技术问题;有的网友的奖品超期了但是想走捷径拿回奖品;有的网友因为我们技术上的失误而一味打电话过来责难吐槽……反正各种问题都会涉及。   当时面对千奇百怪的网友,真心有点招架不住。有时候网友问的问题我自己都不能解答,一方面觉得很惭愧,因为这代表我对产品不熟悉,另一方面又很郁闷:为什么要干这些琐碎的事,就不能安静地做一枚文案狗吗?   可笑的是,我当时潜意识里认为内容运营比用户运营逼格更高,因为客服很多人都可以做,是件不用动脑的事,而内容是要用智慧的。现在只能说,这种想法太肤浅。   主管说,有很多牛逼的产品经理都是客服出身的,因为客服是站在运营工作第一线的,是与用户联系最紧密的,没有人比客服更了解用户了。当然,一般的客服当然不用动脑筋,他只需要站在公司的角度传达、记录、跟进用户反馈的问题,待问题解决再回馈给用户就行。但是用心的客服会记录下用户的问题,并进行数据分析,找到用户需求,目的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即使是一个内容运营,也需要了解用户属性、发掘用户需求,这样才能将有价值的内容推送给用户,并且发起符合用户兴趣和气质的活动和话题。   总之,运营的所有工作都需要动脑,没有哪一种分支运营是纯粹的体力活。因此,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一个成功的运营应该首先能摸清用户的尿性。   三,认为运营会有固定模式,可以拿来主义   作为刚进入职场的运营新手,自认为没有运营天赋,只能靠后天努力。因为我既不是具有逗比气质的段子手,也不是会风花雪月的文艺青年,从小接受着传统的应试教育,不会有太多天马行空的小花招。所以刚开始从事运营工作的时候,我感到迷茫无助,会不加筛选地看很多干货,会时不时去观察类似的社交应用,会希望找出一种固定的运营模式。   当然这样让我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看到任何可以与我们APP结合的元素,我都会想复制粘贴过来。比如一个线上活动在某社交应用上很火,我就想在自己的APP上做,但事实上并不能“拿来主义”。因为不同的应用风格不一样,针对的用户群体不一样。一旦将其他APP的活动移植过来,运营者仿佛就成了戴上手铐脚镣的舞者,根本施展不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