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十大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VR虚拟现实电影制作十大坑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6/4/22 11:56: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作为影像策展人的我,对于全景的艺术作品起初很是欢喜,甚至有些 小激动,可是我很快地失去了兴趣,因我没发现这样的作品如何吸引我看完14 分钟,我必须不时地观看四面八方的视频,防止我错过艺术家某个隐晦的镜 头。 凯文看出来我为难的地方,很快凯文给我发了链接,他找到一个新的播放介 质(工具),那还是比较原始的Oculus,他还把视频放在自己的Sprint老式定 制手机中,自己DIY 了眼镜,这也是我最早体验所谓的虚拟现实。 当我用虚拟现实的方式看完凯文的作品,我没有吐,我只是大呼 “太聪明 了,这东西改变了我们的观影感受,艺术家的视觉作品让我有了临场感,就好 比我去苏梅岛,独自做禅修般融入环境。” 除了VR,我认识的一位在美国学习工作的中国女艺术家在2010年左右就强 力给我推荐AR这项技术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她更是疯狂的认为AR将改变 人类的生活,而非仅仅用于艺术。 看看今天,回到中国,几乎人人都在谈着,做着VR和AR。不过,相对于VR 游戏和CG类作品,实景拍摄VR 内容确实处处都是坑,作为实践者,这里提出 VR虚拟现实电影制作的十大坑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即便我们提出的解决方 案不甚完美,也希望能帮助到那些不知所措的实践者。 VR 虚拟现实电影制作的第一坑:视差PARALLAX 产生原因:视差这个词绝对是全景、虚拟现实出现后才流行起来的词汇。因 为目前的全景拍摄方案都是采用多镜头多摄影机拼接而成,视差的存在在所难 免。当一个物体经过两个镜头交接的地方,两个镜头捕捉同一物体会产生相对 差距,这个问题目前无法避免。 解决方案:理论的说如果我们不解决目前传统光学成像问题,视差是无法避 免的,尽管通过各种后期手段可以消除视差,但是前期的拍摄捕捉只能做到减 小视差,无法本质避免。 VR 虚拟现实电影制作的第二坑:过多的摄影机拼接 产生原因:目前拍摄全景或VR视频主流的方法是采用2个,4个,6个摄影 机(摄像头),后期借助拼贴软件进行拼贴合成。越多的镜头机器会使得拼贴重 合区域增大,同时减小视差。但是过多的摄影机拼接出现的问题也很明显,这 些问题包含数据管理量增大,重合区域过多有效像素利用率降低,出现同步问 题,限制拍摄安全距离等。 解决方案:目前通识的是采用六个机器做交互式排列,如果是全画幅成像或 鱼眼镜头可以降低到四个机器,而理光和柯达等全景相机用超鱼眼可以做到两 个镜头。那么究竟为了平衡质量,减少后期工作量,减小视差,做双轴全覆 盖,究竟多少个摄影机和镜头是最佳方案呢?其实我们还是期待那些摄影机大 厂为我们从成像元件或镜头层面做基础性解决。在此之前,我们建议要想达到 更好的质量,增加镜头摄影机,想要减轻工作量,必须减少。 VR 虚拟现实电影制作的第三坑:数据管理 产生原因:因为采用多个摄影机,那么储存的数据也会相应增多,而且是根 据摄影机数量成倍增加。如果我们用4K RAW格式纪录,那么1分钟的拍摄很可 能是1G,10G甚至更大,用六台或更多的摄影机,往往10分钟的成片素材就要 几个T,再考虑到需要双备份,三备份素材,这是一个巨兽级的素材存储和管 理任务。 解决方案: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和储存流程。我们不建议从业者以牺牲画质 追求数据量减少。很多电影人经常买回来4K摄影机用2K工作流程,他们的借 口是后期制作成本高,4K播放还没普及。如果我们带着这种心态从事VR制 作,那我们也会重蹈之前电影工业化跟不上欧美的老路。其实现在20T/30T移 动储存设备成本已经远远低于几年前,还有很多数据管理软件帮助制作者分类 数据。 数据储存固然重要,管理流程必然是重中之重。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DMT 和DIT是VR影视制作必不可少的专业人员。 VR 虚拟现实电影制作的第四坑:技术指标检验 产生原因:正是由于多台摄影机需要后期同步,所以必须保证摄影机的每个 参数具备精确的匹配指标。在中国这个不习惯用数控,基本靠眼,靠手,靠经 验的工作环境中,VR拍摄作为高精准的流程必然会让一批从业者陷入深坑。这 也告诫大家,VR制作必须有系统的技术指标检验,即便是对焦忘记锁也会带来 后期巨大的灾难。当然用GOPRO 的同学会幸灾乐祸,因为这些设备都是自动化 的,但是正因为自动化,出错的几率比手动更高,且不可控。 解决方案:经过多次的测试,我们为VR 电影拍摄制作了120余项的标准检 测,包括拍摄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