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新媒体格了传统媒体的命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6/2/24 12:17: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微信要付费阅读了,跟本文没有太多关系。只是,它告诉我们,我们
终于有机会稍微远离新媒体了。由此,笔者认为,是时候对新媒体揭竿起义,
来一场反新媒体的革命了。
窃以为,史有秦始皇 “焚书坑儒”,今有新媒体 “毁书坑人”。不同的是,
前者是坑杀,后者是坑害。
所以新媒体就等于秦始皇。由此推论出,微信付费阅读是陈涉吴广,虽然最
后必死无疑,但毕竟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要开始稍远离新媒体了,否则,一
场新的文化浩劫就要来到。
毫不夸张地说,自电脑几近毁掉一代人的文字书写能力之后,新媒体或将毁
掉一代人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是文化的洪水猛兽
自微博走红之后,我们就在讲碎片化了,那时,我们对这个词是褒奖有加
的。因为它更多的指的是时间的碎片化,让我们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可以毫
无限制地浏览更多资讯。
然而,时至今日,笔者发现,碎片化其实已经完全沦落成了贬义词,因为它
已经不仅仅是时间的碎片化,更是内容的碎片化。
微博就不用讲了,140字容纳不了太多内容。微信公号同样面临这样的问
题,基本上所有的公号传播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或者说混乱的,在传统媒体
时代,即便是一本杂志,我们往往也会有各种专题,但新媒体基本上是这里写
一点,那里抄一点,大多是 “读者”式内容。
而它的危害显然是,很难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他们只能一个知识点一个知
识点的散乱地去影响读者,很多时候甚至连 “面”都难以形成。
并且,时间的碎片化也已经成为了一个伪命题,人们固然是把大量碎片化时
间都用在了阅读新媒体内容上,但同时等同于把大量时间,包含所有碎片化时
间都用在了新媒体阅读上。并且,在以往,我们也有碎片化时间,但那时,我
们可能会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去阅读一些可以构成我们系统性知识体系的内
容,比如看一本书,哪怕是一本电子书。
是的,新媒体大量挤占了我们的阅读空间,使得我们将进一步远离书本,远
离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为我们在新媒体阅读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已经腾
不出时间来学习,来接受系统性的文化熏陶了。
离开学校生活后,这种危害将更为明显。你可以问问周边的人,自离开学校
后,你有多久没有完全阅读一整本书了?
去中心化是知识传播的致命毒药
去中心化同样是一个褒义词,为我们广泛赞扬,但是对于文化而言,它同样
是一剂毒药。在以往,我们可能认为,去中心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反权威的味
道,它让互联网更加平民、平等,屌丝经济或许就是一个代表,所有人都有了
机会参与到互联网,即便你只是一个屌丝。
然而,正因为去中心化,笔者现在发现,对于知识而言,新媒体的危害是致
命的。
1、去中心化让内容团队更加业余
以往,我们的媒体团队十分庞大,在传统媒体时代,动辄一整个单位围绕基
本杂志和报纸做内容,即便是网络媒体时代,也往往是一整个公司的团队在做
内容。那时,媒体编辑给我们的感觉是非常专业而让人敬佩的,因为很多媒体
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团队业务能力已经非常成熟了。
但在新媒体时代,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一个自媒体人在做内容,好点的就
是搭建一个草台班子,几个人在做,并且团队人员的素质也往往是参差不齐。
因为新媒体的兴起本身就只有这么多年,团队要成熟起来,必定要一个成长
期。
把知识掌控在这样的团队手里,你放心吗?
2、去中心化产生的内容往往是伪知识
因为团队的问题,所以,产生出的内容往往也是经不起考验的。
在传统媒体时代,我们打造的内容发表的时候是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的,
并且因为媒体数量少,往往可能是全国人民在为少数媒体打造内容,再由编辑
团队进行挑选审核,所以,我们有大量优质内容进行挑选。即便需要原创的媒
体,我们也往往更容易独占素材,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对素材进行白热化竞争。
但是现在,对于大量的自媒体而言,一方面,我们往往要靠为数不多的团队
吃力地原创内容,还要与别的新媒体平台竞争素材。另一方面,我们的经验也
往往不足。所以,我们往往无法有效甄别内容真伪,能保证内容的原创性和文
字的质量已经不错了。
新媒体危害之深:中国或将一百年难见大师
笔者虽不是大师,但笔者认为,任何一个大师的诞生,需要以下一些条件:
1、自由的文化环境。
我们通常认为,在文化桎梏下,没有文化自由,往往很难产生大师。所以笔
者同样认为,在文化包围下,同样很难产生大师。不同在于,前者是被动的,
后者是不由自主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佬们转战微商的模式.pdf
- 大量微信公号盗用“屠哟哟”之名发布山寨鸡汤文.pdf
- 实战:怎样有逻辑地运营你的产品?.pdf
- 大数据:助推“互联网”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pdf
- 实战:智能硬件如何逃离恐慌期.pdf
- 实战:中小卖家开无线端直通车必爆无线端外挂开法.pdf
- 大数据如何改变医疗保健.pdf
- 实战:中小卖家如何做好电商爆款供应链管理.pdf
- 大数据时代运营商的身法与心法.pdf
- 实战:钻展之新手入门篇.pdf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一周的销售的工作总结模版.pptx
- 职场进阶之逻辑沟通与写作 课件MECE原则.ppt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达标题).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精练).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精练).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精练】附答案详解.docx
- 2024消防职业技能鉴定通关考试题库【完整版】附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