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最全知识点标准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1米/秒=3.6千米/小时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3、音色:不同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4、频率的单位是赫兹,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6、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较热时我们说它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时我们说它温度较低,但人的感觉并不可靠,温度只有大小没有有无之分。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
(1)0℃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2)100℃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3)1℃的规定:把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
2.温度计
(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玻璃泡薄便于测温时很快与被测物t相同;玻璃管很细为了被测物t变化时管内液柱的长度发生显著变化。
(2)种类
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nCAM Pro基础入门篇(中文).pdf VIP
- CCLE数据库使用教程.pptx VIP
-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全套PPT课件.pptx
-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酿酒葡萄抗冻防寒能力.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 大模型时代:面向LLM应用的可观测能力建设-2024全球运维大会.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2).doc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1).doc VIP
- 《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18).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