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诗词的理趣.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苏轼诗词的理趣

浅析苏轼诗词中的理趣 王 超 绪 论 唐诗和宋诗是我国诗歌史上并峙的两大高峰,然而两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后世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差异有过深刻的阐述,如缪钺在《诗词散论》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1]钱锺书在《谈艺录》中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2]这些着眼于美学风格的论述,揭示了唐诗和宋诗内在的本质差别。“相对于唐诗而言,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和张扬,唐诗在情韵上做到了登峰造极,而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理趣”[3]。理趣,即包涵在诗文艺术形象中的哲理,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理趣是宋诗相对于唐诗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宋词和唐诗一样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且都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到宋代中后期之后,经过苏轼和辛弃疾等人的努力,宋词慢慢摆脱了词为艳科和小道的传统偏见,题材范围几乎达到了与五七言诗同样广阔的程度,尤其是苏轼在自创的“以诗为词”的艺术手法的指导下,词和诗一样可以表现任何诗可以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宋词几乎和唐诗一样被社会所接受。理趣作为宋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被引进宋词中,使宋词可以更加地发扬光大。 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集大成者,代表着封建文人的最高境界,其对诗词的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而“理趣”也是其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 苏轼把他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验, 及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外化在大量的诗词中, 本文试对苏轼部分富于理趣的诗词作些粗浅论述。 一、从人间情看苏轼诗词的理趣 苏轼的一生是丰富充盈的一生,其人生境界可以用“圆融”两字来形容,重情是一切优秀的文人共同的品质,苏轼就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这一点在他的诗词中有着十分突出的表现,可以说是情成全了他诗词,也是情成全了他的“圆融”。作为一个文人,苏轼的情大都通过诗词表现出来,而苏轼在借诗词抒情之时却一直伴随着理趣,理趣成了苏轼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兄弟之情 如果说友情和爱情都可以失而复得,那么兄弟之情将是独一无二,谈及兄弟情,纵览一番古今文史,首先进入我视野的是大文学家苏轼兄弟。苏轼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悠悠历史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用他最擅长的诗词的形式表现出来,便形成了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诗词。苏轼和苏辙两人年龄相仿,从小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兄弟之情尤为深厚。苏轼有诗说:“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4](子由,苏辙字),可见苏轼对他们兄弟之情的倍感珍惜。兄弟之情在苏轼的诗词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和子由泥池怀旧》即是一例: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从诗的标题来看,这首诗一定和兄弟情有关,然而这首诗并未局限于只对兄弟情的描述与抒发,而是在兄弟情的基础上达到了超越,超越到了描述整个人生的高度。该诗用了“雪泥鸿爪”这个譬喻,雪泥鸿爪把人生比作一个悠悠的长途,所到之处,犹如鸿飞千里行程中暂时的歇脚。雪泥鸿爪之喻当然带有人生无常的虚无主义味道,但诗中被作者怀恋人生的感情冲淡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实为该诗中的名句,在一首诗的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实属少见,如果这样写了,后面的情感气势很难接下去,但苏轼做到了,并且运用的这样恰到好处,值得强调的是,苏轼的诗注重理趣,并非是呆板的论理,枯燥的说教。在这首诗中,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3] “飞鸿踏雪泥”,“泥上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三个连续性意象所组成的意象系列,很生动地表达耐人寻绎的理趣。 王国维先生亦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5]这里的“生气”与“高致”,便是苏诗理趣的体现。 关于苏轼表现兄弟情的佳作,我们不由得想到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间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此事长向别时圆,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