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历史第1、2单元.ppt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一历史第1、2单元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1)雅尔塔体制勾画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实力均衡(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国家利益冲突); (3)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根本原因); 雅尔塔体系的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4)丘吉尔铁幕演说为冷战兴起推波助澜 “冷战”对峙的形成过程: 美国的“冷战”(资本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1947) 马歇尔计划(1947) 北约的成立(1949) 苏联的反击(社会主义阵营)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 华约的成立(1955) ②政治: ③经济: ④军事: 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什么是冷战? 冷战阴影笼罩下,两极对峙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消极影响: 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世界处于核战威胁下,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 冷战 德国分裂(欧洲) 古巴导弹危机(美洲) 热战 朝鲜战争(亚洲) 越南战争(亚洲) 积极影响: B.不结盟运动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A.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矛盾等; C.两强竞争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经济巨人日本 (1)发展原因: A.二战后广泛的社会民主改革; B.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型经济战略);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E.美国的大力扶植; (2)日本崛起的影响: 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美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欧盟:在全球事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日本: 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 中国: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俄罗斯:已经复苏,正在恢复其大国地位 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不可忽视 * 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是核心内容。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主要的战略根据地。 * 国民党的总兵力共有430万,接受了日军109万人的全部装备,特别是有美国的巨大援助。美国为蒋介石训练军队、特务等15万人,装备美械师45个,给蒋介石的武器、物资及借款40亿美元。美国国务院决定,为蒋介石建立833队空军;总统杜鲁门又批准供给国民党飞机1000架、大炮7000多门和其他大批军事物资。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杜鲁门,将总数不超过271艘的舰艇“赠送”给蒋介石政府。美国空军军官陈纳德,成立“陈纳德空中运输公司”,为蒋介石空运打内战的军队和军用物资。美国又把它在西太平洋的原值8.25亿美元剩余战争物资,以1.75亿美元低价售给蒋介石,美国还以它侵驻上海等地海军陆战队9万人,直接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而共产党的军队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人民解放军当时只有120万多人,不及国民党军队的1A3,且装备简陋,有小米加步枪之称,又被迫分割在十几个根据地里。解放区交通不便,现代工业极少,又没有经济外援,一切依靠自力更生。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有些人对战争前途产生怀疑和忧虑;担忧美国会大量出兵,甚至会使用原子弹,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认为只能同蒋介石合作,不能与蒋介石打仗。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认为必须打败蒋介石,并且能够打败蒋介石。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 五四运动—1949年 新中国成立) 第一阶段 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4)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第三阶段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 第四阶段 全民族抗日时期(1937—1945) 第五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由于受到法国巡捕的干扰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上海望志路106号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中共“一大”的召开: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二、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 ①开始:1926年,广州 ②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一中国 ③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教训: 败因: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