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导演的武侠梦2011.4
中国导演的“武侠梦”
————中国功夫与思想的结义
1928年,明星电影公司出品了一部名叫《火烧红莲寺》的电影,打那之后,在中国这片沃土上出现了第一次武侠神怪热,武侠电影从此产生。曾经只会在样板戏中出现的打斗,翻跟头,对峙,场面被衔接在一起,创造出了另外一种电影门类:武侠片。如果说武侠是一团烈火,那么,这团火已经足足燃烧了几十年。武侠片从二三十年代一直到六十年代都处在一个特别尴尬的境地,没有突出的曲折情节,没有精良的制作,直到邵氏集团制作出了《独臂刀》,这一现象才得以停止。中国武侠片真正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武侠片的道路。
提到武侠,脑中迅速运转的不过乎几个词汇:金庸、武功、佩剑、惩恶扬善。当代导演来看,从张纪中,到徐克,到张艺谋,到李安、到吴宇森,到戴立忍,到朱延平、到苏照彬…..各类男导演都用不同的方式阐释了他们心中的一个武侠梦。纵观中国式武侠电影,除了飘逸的仙仙道骨,幽雅素净的古典环境,性格刚烈的男女主角,表现更多的是中国功夫与传统思想的结义。按照广义上说,中国式武侠片应该分为:武侠片和动作片的,只是到八十年代,动作片才得以发展,在我看来,两者中国式思想精髓是一样的:都是在打抱不平中实现自我价值,在每一次的打斗中唤醒人民的思考。不管是在武侠还是动作片中。
一:弱者难为强者胜,一时的忍辱负重只为以后的厚积薄发。
中国武侠片里有一个定论:廉谦者,必赢。《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被金轮法王跟李莫愁逼迫,小两口一口一口的献血吐来吐去,但最终,李莫愁跳进火坑,金轮葬身火海,二人最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相比较所有武侠片,鲜血是永远必不可少的道具,主人公在剧中始终处于受尽伤害却从不丧命的轮回,恶势力尽力压迫却总是差那么一点,主人公的“不死之身”为之后剧情的戏剧性转折买下了伏笔,一般情况下,主人公在快要死亡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超自然的力量,支撑他们满身是血的站起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奋力一搏对抗恶势力,最终获得抗争的胜利。导演将先抑后扬的文学创作方式运用到电影中,俗套但却得到受众的吹捧。观众始终在内心深处是相信邪不胜正的,往往主人公的胜利更会赢得观众的好感,就算近些年,出现一些英雄人物最终死去的结果,但他们的后代或者说是精神都是得到永存的。
武侠电影的主旨大多是除暴安良,英雄出场的目的就是稳定这个世界的秩序,不管是在武侠电影还是在功夫片中。从一开始的《少林寺》到《霍元甲》到《精武门陈真》,主人公始终淡定但却无法过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总有一群又一群的人想要挑衅。于是,主人公选择了反抗,但这种反抗里也也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责任。人们遵循道德,于是,选择以礼相待来挑衅者,又因为肩负着保家卫国,除暴安良的社会责任,主人公必须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中国式武侠电影后半部分像极了格里菲斯的“一分钟营救”模式,主人公在片中被不断地打败,流血,就当观众认为他快要死的时候,主人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生命中让他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支撑着他站起来,成为最后的赢家。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左右的功夫片开始,中国式功夫片都运用着这种尊重中国谦逊的社会道义的同时,赢得敌人的传统模式。
二:刚柔并济,文化同中国功夫的碰撞。
从张纪中大量翻拍经典开始,影视圈就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男导演心中都拥有一个武侠梦。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事情,往往在他们的影片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于是,我们看到张纪中始终在翻拍金庸的武侠小说,张艺谋拍了《英雄》、《十面埋伏》,李安拍了《卧虎藏龙》,以及最近呼声很高的《剑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高希希的《笑傲江湖》等等。他们无一例外的用电影来阐述他们心中的一个英雄梦,因为没有江湖,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一个江湖,在江湖上,“武是人的一种力量,侠是一种精神,功夫只是体现武侠精神的一种方式,有的人可能武不行,但是侠气必须要大,在江湖里,侠义是最重要的【高希希】。”在这里的侠义在我看来除了打抱不平的豪气,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自我修身的价值感才是最重要的。在中国的武侠片中,弱势群体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在中国古文化中,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一说,这跟武侠中的道义相类似。因为弱势,所以才能结合更多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打败对抗者。同样,武侠电影中同时存在的“以柔克刚”跟以上说的武侠道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武侠片从当初的样板戏逐渐发展为有剧情结构、推理论断的电影,儿女情长也称为武侠片的一大看点,但也就是从那时起,看点也已大不如前,这一现象一直到八十年代《射雕英雄传》。如果说没有《射雕》我不知中国的武侠电影还会沉迷多少年,如果没有《射雕》,武侠电视在大陆会很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被人诟病的尴尬的地位,在常人眼中,是没有武侠、没有动作的概念的,一律冠之予“武打”二字,因为《射雕》,才使“武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