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60赫兹牛放到50赫兹用当然要发热了.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0赫兹牛放到50赫兹用当然要发热了

写在前面的话 ? ???作为一名音响发烧友我越来越发现,音响DIY是一个无底洞,怎奈中毒已深回天乏术了。我是上大学之后才开始玩耳机的,从K512到K271MKII再到DT880,一路走来蓦然发现我竟然一直是未发挥出他们的真实实力,怎么办?上耳放,可是作为一名学生SOLO A1 莱曼离我似乎太为遥远,但是作为一名DIYer,自制一台又有何难?和朋友一起做了3个版本(47,RA1,1969)声音始终让人不甚满意,但是在摸索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没有明确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声音,监听的,或是偏流行的。因此经过总结和反思最终设计了第四个版本,请看下文。 本机(目前暂时是实验版)采用类似莱曼的电路构架,采用运放加晶体管扩流的经典设计,这是莱曼的线路图 我们不难看到制约莱曼的声音提高的瓶颈在于输入耦合电容和那个10K的限流电阻,就目前的元器件来看制作直流放大器早已不是问题,而且运放的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耦合电容有时便不再只是进行耦合更多的是进行校声(典型例子就是RA1),但是高性能耦合电容体积巨大不仅浪费PCB而且价格高昂,因此舍弃它是一个合情合理的选择。其次这款耳放供电采用的是+-15V,虽然有稳压电路但是对于某些最高供电电压为18V的来说还是有些危险,同时一般耳机对于高电压输出的要求不高因此采用+-12V供电是一个较为安全的选择,当然如果是K240M K240DF之类高阻耳机还是建议选用+-15V供电。莱曼的电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GAIN和BOOSTER是分开的,这是基于晶体管高精度配对之后的做法,对于我们实际使用中晶体管配对是很困难的因此采用大环负反馈是一种不得已的妥协,只有这样才能在晶体管配对不佳的情况下保证中点电压。因此我设计的电路如下: 由于该电路还不太成熟需要进行反复调整因此先使用洞洞板制作了一个实验板,输出管选用PHILIPS BD139 BD140,推动管选用2N5041 2N5551,运放采用国半的LF356N(图片中使用的是CA3140),由于是实验版昨天制作了一个声道,今天做另一个 电路分析 ? ???简单分析一下我这款机器的电路,从图中看输入信号经过音量电位器的衰减,通过一个1K的限流电阻同时这颗电阻还可以和一颗小电容(暂时未安,并联在47K电阻上就行了一般100P要用独石或银云母)组成滤波器来滤除高频杂音,然后信号进入OP,OP输出信号给推动管(2N5401 2N5551,如嫌不够发烧可以换用A42 A92)推动管接成共集电极放大的形式推动一对互补管(BD139 BD140也可以采用B649 D669)做射极输出,本机器采用大环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5.7倍。 电路改进 ? ???电路的改进,本机末级电流52.3mA显然还不能达到甲类的标准但是就目前的散热器来说已经是极限了(50度),如果采用像莱曼一样的散热方式恐怕是不敢再提高工作电流了,那么增大散热片的面积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其次关于增大输出管工作电流的问题本机要想增大工作电流还是较为容易实现的,只要将推动管发射极一臂的47欧电阻加大到100欧即可见电流提升到80mA(本方法已经过实验但需要更换更大型的散热器才可以安全使用) ,但是仍然达不到甲类的状态,如果一定要调到甲类的状态则至少工作电流要达到400mA而且要加温度补偿,否则不能安全工作!!! ? ?? ?最后就是关于中点电压和反馈方式的问题了,其实关于是否采用大环负反馈一直是有争议的,SOLO就是用大环负反馈,莱曼就不用这两款机器实际差异也不大(我指的是SOLO豪华版而不是绿色版)至于运放的选择就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SOLO用的是AD823(这确实是一个性能指标听感都很出色的单电源运放),莱曼用的是OPA2134虽然名声不小但也不是人人说好,A1用的更是一款少见的MC33078(ST国产的)。因此下一步我准备取消大环负反馈,同时在推动管2N5401的集电极一臂用2K的3296可调电阻代替1K的固定电阻实现调零功能。 元件选择 ? ?? ?在供电方面目前实验版用的是10000UF的滤波电容(松下 X-PRO系列)下一步计划换用SPRAGUE 36D系列,退耦择采用ROE EYF 系列这也是一种经典搭配。至于运放这个回校后再做选择,就目前而言国半的LF356N让我很满意(一定要买国半的别的厂牌不行,虽然价格高些),至于电阻那个限流电阻可以选好一点的DALE之类的电阻其余全为0.25W1%精度金属膜电阻(我在本地大批量买0.01元一个),本机不用耦合电容这就省了不少钱加上元件尺寸都不大可以做成比较小的体积,初步参考是体积和SOLO基本持平(变压器内置),至于电源则不必过分追求参考莱曼使用LM317/337即可; 别人的建议: 建议输出端加上耦合电容,防止中点漂移损坏耳机。最好的方案还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