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51中学2010第二学期.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51中学2010第二学期

温州51中学2010学年第二学期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册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 一 组长 林王源 温州51中学教研处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 动 安 排 主题 会考复习的有效性探讨 完成时间 2011.5.2 负责人 林王源 成员 林王源、周淑云、徐少莉 准 备 与 实 施 学 习 准 备 通过听评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认真讨论高效的复习方法及后阶段的复习对策。 研 究 设 计 中心发言者 徐少莉 反思改进 活 动 材 料 课例 教案 有 课件 有 全程实录材料 课堂 观察 记录 反思 材料 有 (以上填“有”或“没有”或份数) 附件:(反馈会议原始记录或复印件) 会考复习1.2.2地球表面形态 【会考目标】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a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a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c ③地质构造的类型a ④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 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c ▲4.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b 【教学工具】《会考条目解释》、PPT 【教学过程】 【导入】PPT中国地形图 【提问】说说黄河自西向东流经哪些主要地形区?你能解释这些地形区的主要成因吗? 【学生回答】高原、山地、平原 【总结】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能,造成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地球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一时期以某种力为主,如目前珠峰升高以内力作用为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外力流水侵蚀造成的。 【讲解】先来回顾“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板块之间呈现两种基本关系:互相挤压碰撞(消亡边界)或彼此分离(生长边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见教材必修1第37页图2-10。 【PPT】世界地形图 【提问】1.在图上填注板块名称,找找印度洋板块的范围。 2、(参考地图册或课本图),用红笔描出生长边界。 3.试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以下地理事物的成因。 4.结合上表,试小结板块运动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分析】3、 地理事物 成因 青藏高原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挤压 落基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挤压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挤压 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挤压 大西洋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分离 红海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分离 日本群岛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挤压 马里亚纳海沟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挤压 4、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造成的,阿尔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造成的)。 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 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练习】  【承转】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PPT】图:地质构造 【活动】读图并结合书本,回答。 结合上图,说说图中的地质构造,完成表格。 【学生】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E:背斜;F:向斜 【提问】如何判断? 【列表归纳】根据图中地层的弯曲方向判断属于何种构造。 构造名称 岩层形态(较可靠) 地表形态 新老关系(最可靠判断依据) 背斜 向上弯曲 早期为山岭 晚期可能成山谷 中间老两翼新  ?  向斜 向下弯曲 早期为山谷 以后可能为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 【提问】背斜谷和向斜山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讲解】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内力)作用,常常发生断裂,易被外力侵蚀破坏,而形成山谷。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岩石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过渡】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PPT】图 【活动】1.试分析华北平原的主要成因。 2、把下列外力作用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讲解】 流水侵蚀:地面在内力抬升基础上,经流水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