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阶段质量评估(二) 第三、四单元 (45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I—127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09·青岛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粉碎废纸 C.燃放烟花 D.切割玻璃 【解析】选C。榨取果汁、粉碎废纸、切割玻璃都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改变了,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2.针对CO2、H2O2、O2这三个化学式,四个同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D。这三个化学式分别代表二氧化碳、过氧化氢、氧气这三种物质,只有氧气中含有氧分子,并且氧气为单质,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拓展归纳】由化学式看物质组成和构成(以CO2为例) 从“CO2”可以看出: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 B.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CaCO3====CaO+H2O D.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点燃 高温 【解析】选A。B、C、D项中化学方程式均错误,正确如下: B项:3Fe+2O2====Fe3O4 C项:CaCO3====CaO+CO2↑ D项:CO2+Ca(OH)2====CaCO3↓+H2O 点燃 高温 4.某同学归纳了如下几种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光秃的土地在春天能长出一片绿草,看来“无中生有”是正确的,表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大多情况下成立,有时不成立 B.CO2的水溶液中溶质不只有CO2 C.收集O2、CO2都可用排水法 D.新能源没有污染 【解析】选B。春天长绿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的反应物是CO2和水,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A错;部分CO2可和水作用生成H2CO3,故CO2的水溶液中溶质除CO2外,还应有H2CO3,B正确;CO2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错;新能源不是没有污染,如核能的使用有可能造成核辐射等核污染。 5.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D。灼热的铜网与O2反应生成CuO固体,而N2不反应,故A正确;CaCO3在高温煅烧条件下分解生成CaO和CO2,故B正确;浓硫酸能吸收CO2中混有的水蒸气而且不与CO2反应,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正确;若CO2中CO含量比较少,不容易点燃且容易混入O2或空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点燃 CO2(CO) D 通过浓硫酸 CO2(水蒸气) C 高温煅烧 CaO(CaCO3) B 通过灼热的铜网 N2(O2) A 除杂方法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6.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把煤炭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解析】选D。让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量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与可燃物能否充分燃烧无关。 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x 10 100 0 反应后的质量(g) 30 80 50 20 反应前的质量(g) 丁 丙 乙 甲 物质 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的值( ) A.50 B.40 C.10 D.70 【解析】选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0+50+80+30=100+10+x,解得x=70。 8.(2008·肇庆中考)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选D。A中木材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飘向空气中,故木材质量要减小,但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中石油开采出来不能直接用作燃料,需采用蒸馏等方法从其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当做不同用途的燃料;C中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故A、B、C皆错。 9.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甲+丁→H2O ②乙+丁→CO2 ③丙+丁→H2O+CO2。则丙可能为( ) A.H2 B.CH4 C.C D.CO 【解析】选B。由①②的反应可知丁为氧气,由③的反应推知,丙中一定含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