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四纪大气圈与气候基本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四纪大气圈与气候基本特征

CO2浓度在增加 这个问题简单且十分重要! 美国科学家Keeling自1957年起在夏威夷Mauna Loa和南极点建立了大气CO2浓度观测。这是地球上最早监测大气温室气体的观测站,至今提供了唯一最长、不间断的完整的CO2观测数据。观测结果证实,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在不断地升高,成为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的最有力证据。 三、大气组成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指由于大量固体尘埃或烟霾等悬浮微粒进入大气层,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而使地表降温的过程。这种降温作用好比是给地球撑了一把伞,因此得名“阳伞效应”。另外,大气中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也对地面起冷却作用。 2.阳伞效应 第二节 第四纪大气环流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二、第四纪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 三、青藏高原隆起对第四纪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大气环流的形成,取决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地表状况不均一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其中全球性气温和气压差异形成行星风系,巨大的海陆差异形成季风环流,而局部的水陆、地形差异则形成各种地方性风系。 (一)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全球性气温和气压差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科里奥利力)。 赤道地带,受太阳直射,接受热量多,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 极地地带,受太阳照射少,气温低,气流以下沉为主,形成极地高压区。 从赤道上升的气流在高空流向极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南北纬度20-30度的地带,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向极地方向运行的低空气流和由极地高压带向赤道运行的低空气流在南北纬度60-70度的地带相通,被迫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受这七个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的控制,全球大气环流格局出现由副热带高压带向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运动的低空气流。 向赤道吹的气流,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分别称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 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副极地低压带运移的低空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中纬度地带形成偏西风,称盛行西风,它们与极地高压吹来的偏东气流(极地东风)辐合上升,副热带高压吹来的热气流爬行在由极地吹来的冷气流之上,在极地冷却下沉,形成极地环流。 由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构成的这一大气环流模式,是一个理想模式,前提是地表结构均一。实际上,由于地表结构的非均一性,大气环流的格局比上述理想模式要复杂的多。 例如中纬度地带,低空和高空均盛行西风,而且自西向东运行的气流,并没有严格沿纬线运动,而是有波动和次一级涡旋,当波动加剧时,完整的西风带被分割为交错出现的低压中心和高压中心。当波动减弱时,它们又恢复为平衡的西风气流。高空西风带中,往往会出现风速极强的狭带,称为急流带,它是搬运黄土粉尘的主要载体。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二)季风 在地球上除了存在风向终年不变的行星风系之外,还存在着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作规律转换的风系,即季风风系。 季风风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如东亚季风,它是由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气压场的季节变化引起的。欧亚大陆是全球最大的陆地,太平洋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夏季,陆地强烈受热,近地面成热低压,而海洋热容大,升温慢,形成高压,从而使气流从太平洋吹向陆地。反之,在冬季,大陆迅迢冷却,近地面形成冷高压,而海洋降温慢,形成低压,气流由欧亚大陆吹向太平洋。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另一种如西南季风,它是由于赤道低压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而造成的。 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低压带南移,此时在北半球低纬地区盛行东北信风。 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赤道低压带北移,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受越过赤道转为西南气流的东南信风的控制,盛行西南风。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三)局部环流 局部环流主要有海陆风、山谷风、 龙卷风和焚风等,其中以龙卷风及焚风影 响最大。 1.龙卷风 空气中因强烈的雷暴活动形成的轴向垂直并伴有极大风速的涡旋,称龙卷风。它的水平面积很小,破坏力极强,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过程。 在沙漠区,夏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温度高达40℃左右,气流急剧上升,周围空气迅速补充,在近地面气层中产生小旋风,它的规模较小,一般直径为10米左右,称尘龙卷。它能把地面的粉尘带入高空。 一、大气环流形成的动力学 (二)局部环流 2.焚风 气流受山地或高原阻挡被迫抬升,空气冷却,水汽凝固。气流越过山地之后顺坡下沉,此时空气中水汽大为减少,下沉气流按干绝热递减率增温(1℃/100m),以致背风坡气温比迎风坡同一高度要高,形成相对干而热的风,即焚风。焚风效应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有很大影响。 二、第四纪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 第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