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3.16终稿.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3.16终稿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一、编制依据 1.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1.4.改建铁路广通至大理线扩能改造工程隧道设计图纸、文件及资料 1.5.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广通至大理扩能改造工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管理办法》(滇西指广大【2012】60号) 1.6.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二、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站前工程七标段,起讫里程D1K148+646.45~K205+400,线路长度25.480km。标段内有隧道3座,共计12921米。 2.1.红岩隧道 中心里程D1K148+982.5,隧道进口里程D1K148+780,出口里程D1K149+185,全长405m。本隧位于祥云南~大理东区间,双线隧道,设计为5‰的单面上坡,全隧皆位于半径R=5004.5m的右偏曲线上。最大埋深55m。全隧均为Ⅴ级围岩。 隧区地表覆盖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粗角砾土、下伏基岩为泥盆系青山组(D1q)灰岩、砂岩;泥盆系莲花曲组(D1l)灰岩,部分地段见晋宁期辉绿岩脉(η)呈不规则侵入。 隧区属青藏藏滇缅歹字型构造带寻状构造区内,隧区位于宾川-程海活动断裂带附近,该活动断裂全新世活动断裂Q4),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2.5~3.0mm/a,平均垂直位速率为2mm/a。受区域构造影响,构造挤压严重,岩体破碎,发育宾川-程海活动断裂带之分支断层栽秧箐-水茂坪断裂及次级断层蚂蚁堆推测正断层,沿断层带侵入岩活动强烈,辉绿岩以岩脉、岩株、岩墙状不规则侵入区内各地层。 2.2.祥和隧道 祥和隧道中心里程D1K154+384,隧道进口里程D1K149+274,出口里程D1K159+494,全长10220m,最大埋深在D1K153+270附近约705m。线路经五里坡中桥后,进入祥和隧道,经五里坡、马厂箐、荞麦地、小三家村、黑土山顶等村落于下迎风村出洞。 隧道在线路右侧30米设置贯通平行导坑,全长10076米。在D1K157+300右侧与线路呈45度设置斜井,全长922米,隧道进口左侧设置一座横洞,全长111米。 隧道位于川滇南北走向构造带和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带之间的构造斜交与复合地带,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主要不良地质为滑坡、岩溶、危岩落石、热害、有害气体、放射性、高地应力,特殊岩土为软土及膨胀土。 隧道地表覆第四系全新统洞穴堆积粉质黏土、滑坡堆积层粉质黏土;冲湖积层软土、粉质黏土、细角砾土、坡残积粉质黏土;更新统松毛坡组粉质黏土(膨胀土)、细角砾土、泥炭。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郎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奥陶系向阳组四段砂岩、石英砂岩夹灰岩等。 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测区内发育上泥哨断裂、荞麦地-马鞍山断裂、荞麦地-架子山断裂、三家山断层、五福山断裂、万宝林断裂、黑土山断裂、柳冲箐断裂、上迎风村断裂等断裂构造,其中上泥哨断裂为活动断裂。 2.3.凤鸣隧道 凤鸣隧道中心里程为YDK200+629,进口里程YDK19+483,出口里程YDK201+775,全长2292米,最大埋深约200米。 隧道位于既有广大铁路浴龙山隧道右侧,属剥蚀构造中山地貌,山体大致走向为南北向,地势呈左高右低,起伏较大。隧区上覆盖第四系冲洪积(Q4al+pl)粉质粘土、松软土,坡残积(Q4dl+el)粉质粘土;其中湖相沉积层粉细沙、泥炭质土、圆砾土等。 隧道通过区位于苍山-杨王山褶断带之洱海深断裂西侧,受区域构造影响,区内次级断层及褶皱构造较发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 三、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3.1.地层岩性 <2-2>粉质黏土(Q4del):灰白色、灰黄、褐黄色,硬塑状,局部软塑。土质不均,含20~30%角砾,Φ2~60mm,石质主要为砂岩、石英砂岩等,部分角砾含量较高,为角砾土。分布于D1K158+700~D1K158+900左侧及PDK158+880~PDK+950右侧滑坡体内,厚5~30mm。属于Ⅱ级普通土。 <3-2>松软土(Q4al+pl):褐、灰褐、褐红色,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夹少许砂岩质角砾。钻探揭示分布于隧道出口YDK201+765以后冲积粉质粘土层之下,厚1~5m,属II级普通土。 <3-3>粉质粘土(Q4al+pl):褐、灰褐、褐红色,硬塑状,含砂岩质卵砾石。厚大于10m,主要分布于进、出口端沟槽及低洼平缓地带,属II级普通土。 <4-1>软黏土(Q4al+l):褐色、褐黄色,硬塑状。土质不纯,含少量石英砂岩质细角砾。分布于线路D1K159+47~D1K159+500段盖层之下,厚0~3mm。属于Ⅱ级普通土。 <4-3>粉质黏土(Q4al+l):灰、褐黄色,硬塑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