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东西变化及其能量诊断
第35卷 第6期 气 象 科 学 Vol. 35,No.6
2015年12月 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Dec.,2015,2015
曾鼎文,朱伟军,李耀辉,等 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东西变化及其能量诊断 气象科学,2015,35(6):691⁃700
ZENGDingwen,ZHUWeijun,LIYaohui,etalZonalvariationsanditsenergybudgetanalysisof NorthAtlanticstormtrackinwin⁃
ter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2015,35(6):691⁃700doi:103969/ 2014jms0075
冬季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东西变化及其能量诊断
1 2 1 3 4
曾鼎文 朱伟军 李耀辉 苟尚 张文波
(1 中国气象局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兰州730020;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3 兰州中心气象台,兰州730020;
4 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兰州730020)
摘要 利用NCEP/ NCAR再分析资料,定义一个风暴轴经度指数,基于这个指数做合成分析,对冬季北
大西洋风暴轴63 a(1948—2010年)的东西变化特征及其能量平衡差异进行了诊断。 主要结论如下:(1)北
大西洋风暴轴存在明显地东扩和西退。 当风暴轴向东扩展时,天气尺度瞬变波可以向下游发展至乌拉尔山
以东的亚洲上空;风暴轴西退时,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范围向西收缩到15°W 以西的大洋上空。 (2)能量诊
断表明,当风暴轴向东扩展时,涡动动能在高纬度的大西洋东部及西欧上空明显增强。 在0°以西的区域,涡
动动能的增强主要归因于能量斜压转换过程的增强;而在0°以东区域,涡动动能的增强可能与涡动非地转
位势通量引起的“下游发展效应”增强有关。 风暴轴向西收缩时,变化相反。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大西洋风暴轴; 合成分析; 能量诊断
分类号:P447 doi:103969/ 2014jms0075 文献标识码:A
Zonal variations and its energy budget analysis of
North Atlantic storm track in winter
1 2 1 3 4
ZENG Dingwen ZHU Weijun LI Yaohui GOU Shang ZHANG Wenbo
(1Key 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ic Change andReducing Disaster of GansuProvince/ Key OpenLaboratory of Arid Climate Change
and Disaster of 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of AridMeteorology,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
Lanzhou730020,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