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 6攻击和利他
攻击和利他 要点 人类的攻击性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降低攻击性行为的途径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定义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旁观者效应 案例1 “美国一四岁儿童因被弟弟激怒,拿出母亲提包里的手枪,对准两岁弟弟的太阳穴,枪杀了他”———2005年3月14日的这条新闻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令人震惊!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屡被提及,但是,如此低龄的杀人犯实为罕见。 案例2 就在同一天还有另一则报道,加拿大一八岁儿童为印度洋海啸发起募捐,并在世界儿童发展基金会的帮助下,募集到几十万美元的善款,成为儿童基金会赴泰国检察工作组年龄最小的成员。这个男孩子早在四岁时就曾以向邻居卖桔子来筹集善款,救助他人。 人类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从哪里来呢 社会生物学解释:本能 其观点主要认为亲社会行为来自人类保存和传递种群遗传基因的生物本能,而反社会行为则来自在保存种群基因的过程中,当不可避免地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本能地表现出攻击性反应。例如,为了繁衍后代和种群群体的利益,工蜂和兵蚁都会本能地牺牲小我,舍生忘死;母兽为保护幼兽与敌兽厮杀。 社会心理学中社会学习理论解释: 其观点主要认为,社会行为均来自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学习和强化学习。 舍己为群 许多种类的小鸟在看到捕食的猛禽飞近时都会发出特有的警告声,同种的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声便会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发出警告声的那只鸟由于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因而处于危险的境地,有可能为了鸟群的利益而成了牺牲品。这就是动物中的一种利他行为。 舍己为群 蜜蜂中也有利他行为的存在。工蜂尽职照料蜂王,抚育幼儿,自己却不生育。在有外敌人侵掠夺蜂蜜时,成群的工蜂会勇敢地用尾部的刺去刺蜇入侵者。这种进攻对赶走入侵者十分有效,但却会把工蜂体内的一些内脏也拖了出来,这样工蜂很快就会死去,它们用生命保护了蜂群和珍贵的食物,却不能继续活下来受益。 雄性火鸡结伴求偶图什么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系的博士研究生阿兰·克拉克尔,从1999年起开始选择“利他行为”最有代表性的野火鸡作为研究对象。在“哈斯汀斯自然历史保护区”中,克拉克尔发现雄火鸡在求偶时通常成双结对儿,跟在成群的雌火鸡后面。两只公鸡会在母鸡前充分展示“才艺”:脸部、颈部的红蓝羽毛变得十分鲜艳,展开五彩斑斓的尾巴。但只有一只公鸡会表演经典的“求偶舞步”:拖着脚慢慢地走,发出低沉的嗡嗡声。另一只公鸡继续展示自己,有时还会赶走其它靠近母鸡的公鸡。 电视节目中的暴力 美国传播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即对电视节目进行过内容分析。他们把节目分为三类,一类是犯罪———西部———冒险节目,其中暴力最多,96.6%的节目里包含暴力;一类是卡通节目,暴力节目高达93.5%,一类是戏剧节目,暴力节目也有66.3%。在调查的183个节目中,展现了1215个暴力冲突;在455个主要人物中,241人偏好暴力。 耳濡目染, 年深日久显现影响 美国学者曾进行了一项长达22年的追踪研究,专家们首先测出211名8-9岁的男孩最喜欢的三个电视剧所具有的暴力水平,在这些孩子长到18-19岁时的追踪测试显示,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越强,他们此时侵犯行为的水平就越高。又过了12年,研究者再次测量发现,这些人的侵犯性水平依然与他们儿童时代的暴力偏好强弱直接对应。 接触的负面事件在大脑中潜伏起来,并在其他时刻影响其行为,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 接触的负面事件在大脑中潜伏起来,并在其他时刻影响其行为 孩子也许在某一天看到过妈妈包里的手枪,感到过好奇,当时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反应。但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看到一些成人是如何发火的,处于义愤填膺的情绪状态时是如何攻击别人的。他就理解了枪的用途,学会了对愤怒的应对方法就是快速和有效地发泄,就是攻击引发他愤怒的他人。当他被激怒时,手枪,就像一个刺激物一样,在冲突的情境中激活了他的想象。他就会用模仿来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愤怒。所以,是成人把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具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睡狮。当它沉睡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它还是一只小猫。 攻击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 目的在于引起他人伤害或痛楚的行为 目的性的攻击行为 手段性的攻击行为 亲社会攻击行为 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反社会攻击行为 减少攻击性行为的途径 宣泄 惩罚 提供非攻击性榜样 培养对他人的感情移入 感情净化 利他行为 特征: 自觉自愿 以利他为目的 不该附带外在酬赏的期望 包括利他者本身的损失成分 中国物权法草案出新规 拾金不昧要给经济补偿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物权法草案进行再次审议。草案规定:所有权人、遗失人等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遗失物的保管费等必要费用。 (新华社北京04-10-27电) 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