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开采引起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 .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开采引起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

2 采动岩层移动与破坏规律 2-1 开采引起的岩层破坏基本规律 一、岩层移动和变形分区 二、垮落带与断裂带的形状 三、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 四、底板破坏深度 2-1 开采引起的岩层破坏基本规律 煤层开采后, 岩层移动是如何由下往上发展直至地表的? 岩层移动过程中内部岩体的应力、裂隙、位移是如何分布的? Ⅰ—充分采动区;Ⅱ—最大弯曲区; Ⅲ?顶板压缩区; Ⅳ?底板压缩区;Ⅴ?不均匀隆起区;Ⅵ?均匀隆起区 (1)垮落带 垮落带 不规则垮落带,呈杂乱堆积。 规则垮落带,岩块堆积排列较整齐 碎胀性:1.3 ? 1.5,体积增大 导水:水、水砂和泥浆容易通过 (2)断裂带 断裂带特点: 左右断裂,上下离层 一般导水,又称导水裂隙带。 (3)弯曲带 断裂带之上至地表 又称:弯曲下沉带或整体移动带 不出现三带的可能性 浅部无弯曲下沉带 充填开采无垮落带 二、三带的空间轮廓形状 (1)0? ? ?35? 垮落带 开采期间,垮落带的高度基本上是相同 开采完毕,中间较低,两端较高的枕形轮廓 断裂带 两端边界超出,呈马鞍形,最高点位于采空区斜上方。 (2)36?? ? ?54? 垮落带 上部岩块下滑或滚动 上部继续离层、断裂、破碎和垮落, 下部垮落带高度较小。 (3)?=55??90? 岩块滚动下滑,迅速充填下部 上部:边界煤柱片帮、碎裂、抽冒, 垮落带和断裂带上边缘急剧向上发展,大大超出上边界 垮落带、断裂带呈耳形或上大下小的不对称拱形 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 (1)主要影响因素 顶板岩性 煤层倾角 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 采空区范围 采空区处理方法 顶板岩性对两带的影响 顶板坚硬,两带高度较大,之和可达18 ? 28倍采高 顶板中硬,两带高度达12 ? 18倍采高 顶板松软破碎时,两带高度较低,采厚的9 ? 12倍。 煤层倾角对两带的影响 倾角小于35?时,岩块就地堆积。垮落带和断裂带上边界离煤层的高度基本上是相等 倾角35? ? 54?时,垮落岩块下滑。 倾角大于54?时,岩块下滚,下部垮落的发展很小,上部发展很高 采高及厚煤层分层次数对两带的影响 一次采全高或分层初次开采时,两带高度与采高呈近似直线关系 分层或近距离煤层群重复开采,两带高度随分层次数增加而递减 采空区范围对两带的影响 采空区范围大时,两带充分发展,反之受到限制 采空区处理方法对两带的影响 全部垮落法:上覆岩层破坏发展最充分,弯曲、离层、断裂、垮落,达到一定高度 充填法:无垮落带,断裂带高度也明显降低 煤柱支撑法:两带高度介于之间 垮落带高度的计算公式 (倾角为0??35?及36??54?) 单一煤层的垮落带最大高度 覆岩为极坚硬岩层公式 垮落带高度公式 (倾角为0??35?及36??54?,厚煤层分层开采) 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公式 (倾角为0??35?及36??54?) (单一薄及中厚煤层或厚煤层分层开采) 急斜煤层 垮落带及导水断裂带高度 (倾角为55??90?) 近距离煤层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 层间距大于下煤层开采形成的垮落带高度 上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不重合,而断裂带高度可能重合 近距离煤层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 层间距小于下煤层开采形成的垮落带高度 上下煤层的垮落带高度重合 * 2-1 开采引起的岩层破坏基本规律 2-2 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基本规律 2-3 关键层运动对岩层移动与破坏的影响 一、岩层移动和变形分区 采场覆岩移动的“横三区”与“竖三带” A-煤壁支撑影响区;B-离层区;C-重新压实区 Ⅰ-垮落带; Ⅱ -断裂带;Ⅲ-弯曲带 厚煤层第一分层以后的分层开采时,断裂带高度上升,但上升的幅度较初次采动大为减小 采深较大,弯曲带的高度可能大大超过垮落带和断裂带高度之和 特点:保持整体性和层状结构,不存在或极少存在离层裂隙。 隔水,岩性较软时,隔水性能更好。 断裂带 上大下小,上部的轮廓大致呈抛物线,与采空区边界齐或略偏外。 三、垮落带与断裂带的高度 w —垮落过程中顶板下沉值 覆岩为坚硬、中硬、软弱岩层或其互层公式 软弱(10?20 MPa、泥岩,泥质砂岩 中硬(20?40 MPa,砂岩、泥质灰岩、砂质页岩、页岩) ? 坚硬(40?80 MPa,石英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砾岩) ?计算公式(m) 覆岩岩性(单向抗压强度及主要岩石名称) 极软弱(?10 MPa,铝土岩、风化泥岩,粘土,砂质粘土) 计算公式之一(m) 软弱 中硬 ? 坚硬 计算公式之二(m) 岩性 极软弱 h Hk=(0.4?0.5) Hd 中硬、软弱 Hk=(0.4?0.5) Hd 坚硬 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m) 垮落带高度计算(m) 岩性 注: h—区段或分段垂高,m;M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