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丙烯新标准宣贯-试验部分
中国石化聚丙烯树脂企业标准宣贯试 验 部 分 前言 《窄带类聚丙烯树脂》 检验项目-5项 《双向拉伸薄膜类聚丙烯树脂》 检验项目-8项 《注塑类聚丙烯树脂》(我厂不生产) 检验项目-9项 全部测试项目-13项(21小项) 颗粒外观(黑粒、色粒、大粒和小粒、蛇皮粒和拖尾粒)(T03和F03有别, T03只要求前三项, F03四项均要做)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等规指数 灰分 拉伸性能(拉伸屈服应力、拉伸弹性模量、拉伸断裂应力、拉伸断裂标称应变) 黄色指数 薄膜雾度 薄膜鱼眼(≥0.8mm、0.4mm~0.8mm) 以下5项注塑料有要求 弯曲模量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23℃、-20℃) 负荷变形温度 洛氏硬度 模塑收缩率 试样制备 注塑试样 拉伸性能 弯曲模量 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 负荷变形温度 洛氏硬度 模塑收缩率 试样制备 流延试样制备 薄膜雾度 薄膜鱼眼 树脂颗粒-无试样制备 颗粒外观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等规指数 灰分 黄色指数 宣贯范围 2种试样制备,13项性能。 技术条件-标准中的规定 主要影响因素 操作注意事项 2 试样制备 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裂纹、分层、明显杂质和加工损伤等缺陷。 2.1标准对注塑试样制备的要求 在窄带类、双向拉伸薄膜类和注塑类聚丙烯标准的试验方法6.2中规定“注塑试样的制备见GB/T 2546.2-2003中3.2的规定” 注塑模具 1A型模具模腔-动模 B型模具模腔-动模 D2型模具模腔-动模 家族式模具-不推荐使用 主要影响因素 注塑机(最大注射量、注射压力、锁模力、塑化能力、控制系统); 模具设计、结构; 注塑条件(熔体温度、模具温度、平均注射速度、注射时间、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总循环时间、模塑件质量); 试样前处理。 注意事项 根据GB/T 2546.2-2003中3.2确定工艺参数,注塑条件首先要保证试样表面应平整、无气泡等缺陷; 熔体温度的测定; 模具温度的测量; 保持稳定的注塑条件。 2.2 流延薄膜试样的制备 标准要求 在双向拉伸薄膜类聚丙烯6.2.2中规定流延薄膜制备的要求,流延薄膜的厚度为0.03mm±0.005mm, 机器设备的冷辊控温(可调) 口模宽度(不小于250mm) 螺杆长径比(不小于25) 操作控制的熔体温度为250℃±50℃ 冷却温度(冷辊温度)20℃~30℃ 不使用过滤网。 原聚丙烯薄膜制备方式 水冷式吹塑薄膜 工艺条件与流延薄膜制备的不可比 螺杆直径φ45mm 过滤网明确为80/100/100/80四层。 影响因素 流延膜机(螺杆长径比、狭缝口模的结构、冷辊的温度控制、冷辊的冷却方式、冷辊直径、卷取装置); 熔体温度; 冷辊温度; 口模温度; 流延膜的冷却接触长度; 注意事项 测量螺杆头处流道中熔体的温度和压力,以控制熔体的状态; 整个流道沿口模宽度方向的熔体挤出量保持恒定,而且从口模的入口至出口具有均匀的压力降; 口模的温度分布; 为使薄膜与流延辊能很好地接触,有时需要使用气刀。如不使用将会有一层很薄的空气被吸进薄膜和流延辊之间,不利于热传导; 冷却辊内热介质在辊筒内的进口温度和出口温度的允许差值应小于2℃,保证冷却效果; 保持口模清洁,用硬度较小的铜刀、铜丝刷和压缩空气吹管等工具仔细清理口模。一般情况下不要用溶剂来清洗,最好用四氢化萘; 试验完毕后,将挤出机内的塑料尽可能挤完。 不用时,最好用布将冷辊等盖起来,以免灰尘粘到冷辊上,影响成膜质量。 双向拉伸薄膜流延膜制备条件 1) 条件1-4,在高牵引高挤出条件下,随着熔体温度的升高,透光率变化不明显,雾度值明显下降; 2) 条件5,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降低挤出和牵引速度,增加材料的塑化时间,透光率变化仍不明显, 雾度值明显下降; 3) 条件7,得到的雾度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3.1 颗粒外观 颗粒外观包括黑粒、色粒、大粒和小粒、蛇皮粒和拖尾粒。 黑粒:黑色粒子及深褐色粒子; 色粒:除黑粒和树脂应有的颜色外其他颜色的粒子; 大粒:任意方向尺寸大于5mm的粒子,包括连粒; 小粒:任意方向尺寸小于2mm的粒子,包括碎屑和碎粒; 蛇皮粒:形似蛇皮的带状树脂; 拖尾粒:因切粒不良产生的带锥角或毛刺的粒子(上一版标准称为“丝发”)。 原理:将1000g树脂粒料经试验用套筛筛出定义中规定的大粒、小粒。在不少于10min的时间内,用镊子拣净1000g粒料中的各类粒子,并分类统计。 3.2 熔体质量流动速率 标准对三类聚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相同,即 方法为GB/T 3682-2000中A法或B法(熔体密度值为0.7386g/cm3); 仲裁法为A法; 试验条件为M(温度:230℃;负荷2.16kg) 在向料筒内装样前,应用氮气吹扫料筒5s~10s,氮气压力为MP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