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精品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精品论文】

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分析 ====================================================================== 一、?企业生命周用与经营周期的一般理论及其决定因素 美国管理思想家伊查克·麦迪思把企业生命周期形象地比作人的成长与老化,把企业生命周期细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每个阶段的特点都非常鲜明。 从理论上讲,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目的不是要说明企业成长的阶段性,而是要揭示出影响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进而说明如何改善企业的生命周期。早期研究认为,企业生命周期与产业生命周期和企业经营周期密切相关。产业生命周期受技术进步、技术替代以及宏观产业政策的影响,因此,一国的消费者收入、就业水平、税收政策、未来通胀预期、利率、货币政策以及国内国际政府贸易政策等都可能是具体的影响因素。但后来的研究证实,将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的原因归因于外在因素属于外因决定(shock-based)理论,其隐含的理论前提假设是企业生命周期应该是稳定的,只有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才会发生波动。但这一理论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比如利率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在美国没有得到实证支持。相反,最新的研究结论支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经营周期,而经营周期的变化方向基本上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企业经营周期反映的是企业的经济行为在扩张与收缩、繁荣与萧条之间的循环或替代选择,当循环圈越大或增长繁荣期越长时,企业生命周期也就越长。而我们通常认为生命周期是不可逆的,更不可能循环,所以,研究企业经营周期更具有实际意义,或者说,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必须研究企业经营周期。 早期理论认为,企业经营周期具有从扩张到收缩或从萧条走向增长繁荣的自我维持、自我平衡的功能,即繁荣——收缩——繁荣,类似于钟摆的运动一样。到20世纪20~30年代,受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企业经营周期只有受到外在可见的或不可观察的因素如利率、汇率、生产力等共同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发生波动,所以,这种理论认为企业经营周期的变化只是一种随机或概率现象,??似于波浪的运动,不是必然规律。到了60年代,西方理论界重新修正了外在因素引起波动的理论,提出了“索洛剩余”(SOlow?Residual)概念。这一理论是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Solow的增长理论发展而来。劳动生产率模型认为在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单位工人的产生)与单位工人资本正相关。实际劳动生产率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额就叫作“索洛剩余”。剩余理论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这一剩余大约是偏离劳动生产率模型预测值的1/4,正是它导致了企业经营周期的波动。这一理论的先进性在60~70年代得到大量的实证支持。不少美国经济学家证实“索洛剩余”极大地影响了产出的波动。其波动的幅度与战后美国的经营周期非常相似,而且,这些研究也加强了经营周期理论与微观经济原理之间的联系,将影响因素由几个减少到一个,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一些理论和模型难以确定究竟是哪种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周期,但可通过索洛剩余和劳动生产率模型,找出影响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消费支出和投资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的联合作用。从企业自身来讲,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投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经营周期乃至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企业的融资能力、投资与管理决定能力、企业的规模、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等都是这两大因素的具体体现。 二、?我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民营企业是指在家族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向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典型民营企业,不包括非国有或公有的外资企业或国家控股的混合企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有关于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话题。中国有“富不过三代”的民谚,欧洲有“三代人木屐传木屐”的传说,南美有“做生意的老子,花花公子的儿子,要饭的孙子”的讽喻。事实上,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欧洲是24年,这大致与经营者的创立年限相同。只有33%的家族企业传到第二代,其中只有2/3的企业走完了第二代,而只有13%的企业走完了第三代。? 尽管以上这些统计数据说明了家族企业持续经营的脆弱性,但却不具有普遍性。当今美国90%的公司,包括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都是由家族经营,约有42%的大企业由一个家族控制。例如,德国保时捷汽车公司60%的股份由家族成员控制,美国杜邦公司家族控制持续了几代人至今仍具有跨国竞争的实力。事实上,家族企业是引导英国走出衰退的力量。相比而言,我国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就显得那么弱小?从企业自身来分析,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一直受到批评。比如,民营企业在第三次创业的过程中道路艰难,一方面要面临如何从传统的家族制向现代家族制转变,这其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