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社会需要怎样心理学教育?
我们社会需要怎样的心理学教育? * 大约十五年前,我曾在一所成人教育机构讲授心理学,授课时间每星期一次三小时,为期两个月。这个工作让我有机会去思考:就发展了一百多年的心理学来说,什麽样的「知识的飨宴」,是我们可以提供给社会大众的?十五年后的今天,当社会大学的朋友们要我执笔谈谈:「我们社会需要怎样的心理学教育?」就像一个登山者,半路上回头一看,虽然顶峰还在遥远的天边,却也猛然发现,整个登山队伍已处身不算低矮的山腰。 十五年来,心理学算不上有什麽重大的发现,然而它也确实釐清了很多问题,破除了许多「迷思」,远离了常识性的了解,弄清楚我们向来的许多观念错得有多离谱。与此同时,心理学自然也累积了不少外行人难以一窥堂奥的「专业知识」。一百年的心理学史,有力地见证了一个科学界的普遍信仰:我们也许离真理尚远,却正逐步接近它。 百口莫辩的遭遇 与此相对的是,十五年来,整个社会看待心理学,却越来越有「爱丽丝漫游仙境」的奇趣,触目所及,尽是恍惚迷离的景象。譬如说,一位当红的「心理学家」,在电视上表演「铁口直断」——从衣著判断人的个性;某社教机构的「心理学」课,其教学内容是:探讨人的「自我型塑历程」;最近,一位社会大学的学员告诉我,他从某本「潜能训练」的书获知:「人的潜能是他已有能力的三十倍。」所有这些,据说根据的全是「心理学」,而这些「心理学」则奇幻到让我目瞪口呆。 从某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何其幸运,社会允许他把未经检验的「个人观点」,当成真理来宣传,并获得许多人的信仰。这种特殊的际遇自然是令人羡慕的,因此吸引了许多人,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心理学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心理学者何其不幸,经常有许多「百口莫辩」的遭遇: * 有些人相信你有一些「技术」,可以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就范;有些人相信你有「读心术」,可以窥知别人心底的秘密;有些人认定你擅于聆听各种「心情故事」,然后给人有益的忠告;甚至有人一口咬定,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并教导别人各种沟通技巧。这些特殊的际遇都源于一个简单明瞭的事实:因为许多「心理学家」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宣称它们拥有这些「奇技」。 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心理学家」——在大学裡教书的、在医院或企业界工作的;做研究的、开业的、当义工的;开工作坊的、带成长团体的、办短期班的、设训练中心的,乃至于到处演讲打游击的。不幸的是,这些不同身份的人所知、所说、所用的「心理学」,常常是南辕北辙、全不相干的学问。这些「众心理学」,有些是个人的「独得之秘」,更多的是西方引进的舶来品,以及东洋进口的一家之言。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直如「葵花宝典」,另一些则像是「人生之钥」,因此,全都拥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心理学的「心情故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学问。问题是,「人」是极端複杂多样的,心理学究竟该研究什麽?譬如说,心理学家该去研究各种「心情故事」吗?我们社会中确实有许多这样的「心理学家」,他们每天聆听不同人的悲欢离合,这些故事都不尽相同,从故事背后的「意义」来看,更是「差之毫釐,谬以千里」。这些「心理学家」的工作是,用没有成见的「同理心」去聆听,然后帮当事人发现其中的启示与「意义」。他们常常告诫别人,切忌用任何理论硬套到当事人的头上。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彼此的秉赋、处境、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张三的故事中「悟得」的道理,也不一定能套到李四身上。 * 事实上,在这些百味杂陈的故事裡,全心全意的聆听者已经将所有的「学理」都抛弃——自然包括那些他们从来就不懂的学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这些人来说,甚至可以说:心中没有「心理学」,才是「心理学家」的最高境界,因为「活生生的人,怎麽可以拿理论来硬套。」于是,这些「心理学家」穷其一生,用来助人的不再是任何有系统的学问,而是他个人从经验中获得的,不可言宣的「智慧」。他流转于各种心情故事中,看尽人生百态,体会过各种人际的纠葛与悲欢,甚至于一生为之「肝脑涂地」,诚然令人十分感动。然而,他做得够不够好,是否真的对他的当事人有益,也只能说是「如人饮水」,旁人无从评断。 然而,这样的「心理学」不是「古已有之」的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一百多年来无数心理学者的努力下,心理学真的只是这样的「学问」吗?心理学者真的只能在各种「心情故事」中百感交集吗?他真的不需要证据,只需要别人的「见证」,就可以证明他是对的吗?我在大学裡教了二十几年的心理学,这个「心理学的故事」最让我百感交集,也是我最魂牵梦萦的「心情故事」。不论你准备给我扣上怎样的帽子——保守派、学院派、死硬派、霸权心态、顽固份子,都不能改变一个基本事实:我所知道的心理学确实不是这样的「学问」、绝大部分心理学专业期刊上的学问,也与此全无交涉。 事实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精讲课件 第一章 概述.pdf
- 锅炉安装施工通用工艺规程.pdf VIP
- 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pptx VIP
- DB4102_T 045-2024 开农85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TCAMET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第5部分:核心设备产品规范.pdf VIP
- 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法.docx VIP
- 2024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商用密码专题调查报告-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pdf
- 某公司采购工作手册.doc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2)句子教学.pptx VIP
- 光伏项目经济指标工程概算造价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