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现代教育的含义 二、现代教育的本质 三、现代教育的属性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现代教育的功能 二、现代教育的价值 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阶段性的重要特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主要思想主张; 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及其含义; 认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的多种学说; 对教育功能与价值选择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一)主要观点: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代表人物:东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补天救世传说;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神话故事。 (三)理论基础:唯心主义的;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形而上的思辩而不是逻辑的推演和事实的证明;神话的叙事。 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认识有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因而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提供了批判的靶子; 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一)主要观点 1、其他动物界也有教育; 2、教育产生于生物学的进化过程,是对动物界的改造、修正和发展; 3、来源于本能。 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第一次从神的立场转向人的立场,其开创性值得肯定。 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 例:小鸭把看到的第一个物体当妈妈。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模仿是先天的、本能的,但是是人类的,不是动物的。 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极端了。 (一)主要观点 1、教育起源于劳动中人们产生的需要;劳动是一种智力化的过程。 2、以制造、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群性(先天的本能的)—人的社会性(后天的习得的)。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条件的。 4、从教育产生起,其职能就是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缺陷。 到目前为止最科学的起源学说。解释了起源的动力、内容和变化。 劳动是如何产生教育的没有回答。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生活融合,强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切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 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教育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 论证:“起源”不同于“产生”、“出现”。 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探讨“起源”则要找到“原型”;同时,既要明白起源结果物与“原型”之间的联系,更要区别二者间的差异,切不可把起源结果物等同于“原型”本身。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冯近平—文化的进化:四个时期 1、元教育时代: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教育的进行与生产的进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原始的一致性。 2、异化教育时代:一部分人的权利和工具。 (1)学校的产生;(2)制度化的教育;(3)教育成为特权工具,是少数人压迫多数人的工具。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 第二,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第三,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教育无阶级性。 ㈡ 古代社会的教育 第一,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存;其中学校教育的目标比较狭窄,多为学为仕官、学为僧侣。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比较封闭。 第四,教育方法比较呆板、机械,主要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强迫性的道德灌输;允许教育中的体罚手段。 第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获得了逐步的科学教育认识。 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的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西方有苏格拉低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三育理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福绿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斯宾塞的科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