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申报材料 用无限的师爱 改变贫困学子的人生轨迹 .docVIP

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申报材料 用无限的师爱 改变贫困学子的人生轨迹 .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申报材料 用无限的师爱 改变贫困学子的人生轨迹

用无限的师爱 改变贫困学子的人生轨迹 ——记扬州市第一中学宏志教育优秀教师群体 104年前,这块热土上出现了扬州市第一所新式教育的学堂,走出了一批闻名于世的政治家、科学家;54年前,校门上挂上了“扬州市第一中学”的校牌,培养出千万名世界一流学府的博士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学校现校址办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的1902年,一位陈姓的官员受“兴新学”的影响,在此地创办了扬州第一所新式教育学校——仪董学堂,这一时期,住在学校大街对面的朱自清先生曾在这里担任国文教师和教务主任,江泽民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这里还走出过物理学家朱物华化学家柳大纲,诗人毕朔望等栋梁之材。 1952年,学校正式建校,命名为“扬州市第一初级中学”;1957年开办高中,更名为“扬州市第一中学”至今。文革前,高考升学率一直与省重点中学并驾齐驱;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学校又创出高考新的辉煌,50—80年代,一中人培养出一大批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才,如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朱万福、美国哈佛大学王宏玉博士、周恒博士,还有一批升入高校的艺术和体育尖子,同时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建设者。 一、打造集群帮扶品牌,合力关心弱势群体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扬州市区布局建设重点向西区转移,老城区只留下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市民,生源质量激剧下滑,问题学生成倍增加,给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严重困难。学校施教区域内的家庭大多数均为贫困家庭,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出生在这些家庭的孩子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希望得到幸福的生活和公平的教育。市一中的党组织和工会委员会高度关注和极其重视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在教师大会上,党政工团的领导向全体同志发出号召,加强以“师爱”为核心的师德建设,从关心全体学生,特别是全面关心贫困学生做起!1999年起,学校受扬州市人民政府和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举办了扬州地区第一个以集群式教育帮扶贫困学生的“宏志教育”班级,现在已发展到19个班级,占全校班级数的44%。 多年来,我校以“师爱”为核心的师德建设工作取得了系统的经验和成果,去年教师节期间,学校全体教师被市政府授予“扬州市优秀教师群体”的光荣称号;教师代表在“扬州市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宣讲了优秀教师群体的事迹。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全国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研讨会”论文评奖中,何浙生校长《贫困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等6篇论文分获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一、二、三等奖。 1999年金黄的秋天,扬州市第一个宏志班在市第一中学开学了。市领导饱含着热泪庄重地揭开了镌着红色大字“宏志班”金黄色的铜牌。7年过去了,宏志班发展起来了。一位家长在写给校长的信中说:“是宏志班的老师给了我孩子新的生命!”一个重点高校寄给校长室的喜报中写到:“从你校输送来的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宏志班学生‘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的特点。”电视台“关注”节目在报道时激动得解说:“是宏志班改变了贫困学生的人生轨迹。”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领导在视察了宏志班工作后,肯定地对宏志班的老师说:“你们承担着不是特殊教育的特殊教育的重任!” 回顾7年宏志班办学历程,宏志班从当初的1个班发展到目前的19个班,宏志学生也从50名扩大到目前的912名;7年来,该校共招收宏志班学生1474名,其中,初中724名,高中750名。已毕业的宏志班学生已达635名。高中宏志班学生全都考取了各类本科院校,升入大学后,有35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批同学担任院校学生会干部、被评为三好生和各类奖学金获得者。初中宏志班学生有89.3%以上的同学考入省重点高中和本校宏志班。所有的宏志生都成为共青团员。7年来,宏志班同学在校期间,先后有54人次获江苏省和扬州市优秀三好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在学科和文艺体育各项竞赛中,有78人次获全国和省市一等奖。7年来,宏志班招生工作面向持有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特困证家庭、父母双下岗或有一方下岗、家长所在企业都是已倒闭或即将倒闭、停产或半停产以及经济效益不好的困难单位的家庭。其中还有政府供养和父亲因公牺牲的学生。有1449个困难家庭解决了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改变了长期在教育方面处于弱势的地位。宏志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宏志班教育从最初的出于教育工作者的同情心的自发行为,经过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呵护,已成为一项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项目,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开展教育扶贫帮困工作的自觉行动。在由市民评选的2005年扬州市十大教育新闻活动中,宏志班的举办和推广荣登榜首。 人们还记得03年暑期招生,周道宽同学的母亲找到何浙生校长,母亲还没说话,就泣不成声,小宽拽着妈妈的衣角,可怜地躲在后面。原来,小宽父母从苏北农村打工上城,虽然工资低,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