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中消费陷阱
生活中的消费陷阱 * 目录 简 介 隐形消费陷阱-种类 隐形消费陷阱-案例 * 简 介 隐形消费陷阱,是指商家在销售商品时通过一些隐形的手段向消费者出售或变相出售消费者并不需要的商品。隐形消费陷阱的种类很多,如商家的打折陷阱、“返券”陷阱、“赠送礼品”陷阱等等,这些手法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多花钱消费。应对这些陷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其一就是克制消费,消费者要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二就是消费者不要贪图小利,为商家的小实惠所迷惑。 返回 * 隐形消费陷阱-种类 日常生活用品隐形消费陷阱 同下家电市场 家电市场的隐形消费陷阱 在节假日,多数商家会推出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消费,这些活动中有些是优惠于民的,有些则暗藏了隐形的消费陷阱。 形似的隐形消费陷阱 有些厂家注册和知名品牌的商标极其相似的商标或者模糊的品牌标志,打折诱惑,有网友花800多买了个伪“boss”牌的“bo88”,找商家理论,说是“鲍仕”啊,让人有理都说不清。又有人爆料,达芙妮的鞋子是全革的,所以总是低价出售,而市面上的老人头、鳄鱼等名牌皮鞋真皮的很难买到,百丽,天美意,她他等鞋子都是贴牌的。 金融隐形消费陷阱 某些银行理财经理由于受到业绩压力的驱使,在给投资者推荐产品或服务时会片面夸大产品的收益,而将风险或附加条款避而不谈。例如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类,风险和收益总是呈正比的,如果一味宣传所谓“预期收益率”而不提示风险就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变相侵害。 返回 * 隐形消费陷阱-案例 “返券”陷阱 返券是很常见的一种商场促销活动。在家电商场,人们经常可见到“满1000送200”甚至是“满200送100”之类的返券活动。实质:消费者如果想要得到返券,必须首先按原价(一般价格较高,没有任何折扣)买下该产品。得到的这些礼券,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有很多产品本身不收返券,只给返券,返券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而对于商家来说,返券能刺激消费者的二次购买,达到了多销盈利的目的。同时,这类能使用返券的商品往往是高价、高利润商品,而且使用返券的商品往往不能享受再次返券。 返回 * * 车市的隐形消费陷阱 特价机的价格往往低得让人咋舌,比如说一台空调售价不到500元之类的,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确实诱惑很大。实质:市场上出现的价格超低的特价机,有一部分是商场为了吸引注意力,“赔本赚吆喝”,这些特价机一般品质还比较可靠,但是其数量应该是非常有限的。除了这类特价机和清仓货,在市场上还有一些超低价格的特价机,要多少有多少。消费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一定要倍加小心,因为这些产品很多是厂家的淘汰机型和杂牌厂家的粗制滥造之物,有很多是残次机或者返修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很难保证。 * “赠送礼品”陷阱 在家电商场,礼品赠送是最隐形的消费陷阱。一般而言,商家都会宣传某商品“售价××元,再送价格为××元的礼品,实际价格相当于××元”。实质:实际上,这些礼品往往是价格高但是质量低,而且很多产品并不是消费者很需要的,拿回家也只是个摆设;而且,所赠的礼品有很多是一些老旧的产品,本身的价值往往被虚夸。 * 金融消费隐形条款之忿 消费者在开办某些银行业务时就没有被告知某些隐形费用,例如办信用卡时,某行条款中有“乙方以外币结算方式进行的消费和取现所产生的其他货币与美元的清算汇率按照国际信用卡组织及甲方的最新规定办理,乙方同意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所有汇兑损失、佣金、费用及收费。”其中,“最新规定”和“所有费用及收费”就很含糊不清,办卡者在成功成为客户时就自动失去了辩驳的机会。还有某些银行在销售完产品后没有建立理财产品账户或注明产品到期日,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后因为遗失合同书而无法及时了解产品到期和收益情况。 * * * 陷阱一:多算几块钱 每次外出就餐,精明的王小姐都会在买单时核对一下账单上的消费金额,而且几乎每次都能看出商家多算出1到5元不等的费用。王小姐总结出一条经验,现在不少商家会有意无意地在顾客的账单里多算几块钱。一次,她和两个朋友在一家美食长廊吃火锅,买单时照例核实了一下账单,王小姐发现多算了5块钱,原来收银员把另外一桌的米饭、纸巾和小食都记到了她们的账单上。 除弄错之外,王小姐还碰到过故意“算错”账的。几天前,她和男朋友在一家西餐厅吃晚饭,结账时她询问是否可以退还未用的纸巾,服务员明确表示帮她取消这项收费。当王小姐提出看一下账单时,服务员马上反应过来“忘记取消纸巾了”。王小姐认为,这明显是故意“算错”,否则服务员不可能在她核对账单之前有这么快的反应。 * 陷阱二:悄然收小费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商家应提前将收费情况向顾客明示,餐饮行业应在餐馆显眼处悬挂或口头向顾客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