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拔白旗”运动中巴金.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拔白旗”运动中巴金

“拔白旗”运动中巴金   1958年,知识界流行“插红旗,拔白旗”,批判著名的知识分子和专家。青年学生们号召:青年人要胜过老年人,学问少的可以打倒学问多的人;敢想敢干,破除迷信。于是到处寻找靶子,拥有众多青年读者的巴金自然难逃此劫。当时,发动和参与批判的报刊主要是青年刊物《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   在这个极端思想风行的年代,上海柯庆施、张春桥在文化方面搞了许多标新立异、极端化的花样,诸如柯庆施到复旦大学当教授,以示教授没有什麽了不起;柯庆施还要社社(人民公社)办大学;张春桥撰文主张废除资产阶级法权……都受到赞扬和鼓励。他们对巴金在1957年鸣放时批评上海市委,以及巴金作品在青年中影响早就不满,现在正是清算的时候。6月,上海市委宣传部干部徐景贤批判了巴金关于文艺作家法斯特的文章。紧接着,也是上级的姚文元与北京《中国青年》联手,于10月发出长文批判,并加编者按语,明确提出“为了把共产主义的红旗插遍一切思想领域,我们从本期起,将陆续对巴金同志的主要著作,进行分析批判。”于是,各地的一些刊物、学校紧紧跟上,批判文章蜂拥而至。几乎同时,《文学评论》发表了北师大学生的《论巴金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兼驳胡风、王瑶对巴金创作的评价》。一时互相响应,形成浪潮。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6月到1959年4月长达十个月中,批判巴金的文章近百篇,姚文元一个人就写了三篇长文。?      姚文元担当主角?      在这场批判巴金运动中,姚文元是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他首先在《中国青年》连续发表两篇长文,针对巴金的主要作品《灭亡》《家》,题目就叫《论巴金小说〈灭亡〉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论巴金小说〈家〉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和它的消极作用》。显然,这是经过周密策划后推出的。经过半年多批判后,姚文元又发表了一篇以权威的口吻居高临下做总结的文章《分歧的实质在哪里?》。因为那时《中国青年》已得到上面指示收缩这场批判,所以姚的总结只好发在《读书》杂志上。?   姚文元从批判胡风发家,是一个由政治运动造就的典型的文化打手。他最善于断章取义,深??周纳,熟练运用极端思想教条打人。巴金在1956年和后来1962年都曾描写过这样一种人:“他们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面,也喜欢把别人装在套子里面。他们拿起教条的棍子到处巡逻,要是看见有人从套子里钻出来,他们就给他一闷棍……”“他们的棍子造成了一种舆论,培养出来一批应声虫,好象声势很大,而且也的确发生过起哄的作用”。巴金的描写显然包括了姚文元这个具体对象。?   1956年时,巴金对姚文元的极端言论颇为厌恶,曾有过交锋。当人们对“鸣放”还有顾虑时,姚文元就叫喊要人们“鸣得好”,说话写文章要“恰倒好处”,用意无非是想限制人们说话。巴金先后写过《“鸣”起来吧!》《“恰倒好处”》两文加以辩驳。巴金说:如果“定下不少清规戒律,号召人们起来齐鸣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勇气来‘鸣’了。”他还说:“我觉得即使有人‘乱鸣’,也比没有人‘鸣’好些。”可见巴金对于“万马齐喑”如何痛心疾首,对姚文元这样的极端分子又是如何厌恶到了极点。所以他在文章中直接点名姚文元讥讽说;“既然鼓励别人讲话,最好还是少来些限制,暂时不必发什麽‘恰倒好处’的通行证之类,发通行证的办法对‘百家争鸣’的方针会起一种抵消作用的。”?   反右斗争是姚文元大显身手之时,仅1957年下半年之后七、八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写了批判文艺界右派的文章多达七、八十篇。上海的徐中玉、施蛰存,北京的丁玲、冯雪峰、艾青、刘绍棠、陈涌、秦兆阳、徐懋庸,四川的流沙河,江苏的“探求者”,以及《文艺报》、《新观察》等报刊……都在他的棍子横扫之列。巴金侥幸没有被打成右派,但到了拔白旗运动时,这个窥伺已久的文化打手就抓住时机了。?   姚文元首先选择《家》《灭亡》做靶子,指责巴金“美化了无政府主义”,“对于《灭亡》这本书中的阴暗的虚无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也采取了辩护的态度”,书中主人公杜大心的道路“是一条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相敌对的道路,和党的领导相对立的道路”;说巴金宣扬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它起着思想上的腐蚀、破坏作用”。他还说,有些青年接受了这种影响,“严重的发展到反党。这点在去年鸣放中,是暴露得很清楚的”。这样,姚文元就把巴金的旧作与所谓“右派进攻”捆绑在一起了,用心是很险恶的。?   对于《家》,姚文元不能不对所谓“进步作用”作了一些肯定,但说那也“只存在历史意义而失去了他的现实意义,而《家》中那些消极的、错误的东西,却显得非常突出了”。“它影响有些青年整个人生观,因此它们的害处就特别大”“和今天的共产主义思想尖锐地对立着”。他还把批判肃清巴金思想的重要性提到是“青年们共产主义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透露了姚文元们对巴金的恐惧,在把巴金视为障碍的同时,隐伏杀机。?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