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波族”时尚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波族”时尚秀

“布波族”时尚秀   亦“布”亦“波”的“布波族”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路媒体纷纷抢注五花八门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新词语,惟恐落于时尚之后。而作为媒体受众的我们则常常被狂轰滥炸的新名词搅得眩晕,刚刚消化了前一个,后一个又接踵而至。比如,我们刚刚搞懂什么是雅皮、白领、金领、小资、新新人类,等等,又冒出一个什么“波波族”,乍一听还真有点不知所云。惟恐别人笑自己老土,于是急搜资料,才知这“波波族”乃应正名为“布波族”,即“布尔乔亚+波西米亚”的意思。且不管它到底所云何物,字面上一澄清,心里踏实了许多。只是“布波族”叫起来过于严肃,倒不如“波波族”显得可爱和时尚。   其实,“布尔乔亚+波希米亚”(bourgeoisbohemian)的用法在英文中早已有之,不过,过去常常用做贬义。BOBOS这个缩略语是美国作家大卫?布鲁克斯发明的,因他于2000年出版的《天堂中的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一书的发行而广为流传。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一个严肃保守、循规蹈矩、追求事业成功和生活富裕,一个蔑视习俗、崇尚反叛、宁可生活潦倒也不愿受社会的桎梏。两种对立的文化运动,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两类人南辕北辙,怎么会被糅合在一起,构成“布波”这个单一的名词,用来界定一个社会群体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先追溯一下“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这两种文化的渊源。   布尔乔亚,谁都知道,就是资产阶级。但布尔乔亚文化,却代表了一种文化品位。布尔乔亚文化于18世纪前后流行于欧美,代表了商人阶级、社会精英们的品位。这个阶级的人相信教养和自我提升。他们偏好干净、古典的风格,对华丽俗气的巴洛克风格不感兴趣;他们的行为举止值得敬重,既不堕落也不奢华;他们头脑灵光,但又不聪明过头;他们衣着考究,但是偏好淡雅的色彩;他们喜好精致的事物,但是又不过分崇尚高贵和奢侈的派头;他们希望自己看起来能够比劳动阶级更有文化教养,但却不像那些传统的贵族挥金如土、讲究派头。因此,他们又被称为中产阶级,亦是因为他们偏好的正是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 波希米亚原是中欧一个古代地名,位于今捷克一带。波希米亚人聚族而居,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热爱艺术,一些欧洲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常以“波希米亚人”自诩。波希米亚文化是指18世纪末在巴黎兴起的由作家、艺术家和激进分子公开反抗资产阶级和布尔乔亚品位的主流风潮。19世纪30年代,憎恶布尔乔亚成了大部分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共同情感。他们崇尚创意、想像力和灵魂,喜欢新奇的事物,喜欢标新立异。实际上,波希米亚风潮只是浪漫精神的体现,其追随者们建立起了一个迥异于布尔乔亚的生活世界。或许这个世界在经济条件上永远居于劣势,不过在心灵和想像力两个层面上却不落人后。正如有人所说,做庄严的流浪者胜过做富裕的臭虫。所以,“波希米亚生活”应运而生。   法国知识分子建立了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生活方式,敏感不羁的灵魂聚集在杂乱龌龊的都市社区里,创造了艺术社群和艺术运动。在这些地方,诗人和画家享有比银行家和企业总裁还高的地位。当时的代表人物福楼拜在写完《萨朗波》这部小说后,曾预言这部书将会“激怒布尔乔亚,让敏感的人震惊”。这句话被视为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人”之间战争的呐喊。之后的年代里,这两个阵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抗。20世纪50年代,布尔乔亚高唱凯歌;而60年代,“波希米亚人”又再度夺标;七八十年代,布尔乔亚又开始反击,而且对抗已经从自我意识的境界逐渐提升到政治意识的对立。但是,即使在布尔乔亚和“波希米亚人”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人们仍然梦想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某些平衡,这造就了后来不偏不倚的“布波族”。      住进了布尔乔亚的巢穴,注入了波希米亚文化的感性,同时也软化了波希米亚人的态度      布鲁克斯认为,“布波”文化是“婴儿潮”中出生的那一代人的最后的栖息地。在那一代人出生的时候(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美国社会仍然由独立前从英国来的新教徒的后裔瓦斯普(WASP,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清教徒)所主导。60年代期间进入大学的“婴儿潮”一代不满于社会现状,同瓦斯普所代表的一切价值观念对着干。瓦斯普代表的布尔乔亚们生活富裕,于是激进的波希米亚分子就拒斥物质主义;布尔乔亚们重视礼貌,学生领袖们就粗鲁无礼;布尔乔亚们道貌岸然,学生们就故作放荡。   但是,信息时代的来临使教育和富裕直接挂上了钩。“婴儿潮”一代的许多人在大学里自认是反物质主义者,现在却因得到公司的优先购股权而腰缠万贯。另外,新型的信息经济使人们可以既赚大钱,又继续保留反叛社会习俗的态度。在今天这个知识和创意至少与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本有着同样的经济价值的时代,信息的无形世界和金钱的物质世界合为一体,“知识资本”和“文化产业”这类跨越性的概念应运而生。成功发达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