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纪念》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恒纪念》序

《永恒纪念》序   姚俊虎的文集就要出版了,他专程到太原邀我作序,我是十分乐意接受这一任务的。本该他只要把书稿寄来,附信说明就可以了,因为他是我在运城市由工人转为干部并办成大事的两个朋友之一,他的要求岂有不满足之理?而他却奔波800余华里,风尘仆仆地来了,可见他对自己著作的重视,要求写序言的心情之诚、之急,让我不能不特别地感动。   姚俊虎是山西芮城县风陵渡北节义村人,1966年初中毕业后应招到晋南建筑工程公司安装队当了一名电工,1970年晋南地区分为临汾和运城两个地区,于是他到了运城地区建筑工程公司,从此开始了新的发展。1980年,他任运城建工影剧院行政科长,1985年任该影剧院经理;1988年任运城地区建筑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经理,1990年任该建筑公司实业公司经理,1992年又回劳动服务公司任经理,2003年还兼任了该公司的党支部书记,2006年担任了宏基建筑工程公司的经理兼书记等。   从上述简历中可以看出,姚俊虎的学历不高,只是1990年在北京机械工业学院企业管理班学习过一段时间,而他学习特别认真,工作特别刻苦,硬是凭借顽强的毅力,给自己创造了一块施展才能的天地,营造了一项为祖国建设献智出力的事业。因为同是芮城县老乡,加上他的为人和名气,我与他接触的机会是比较多的,自己还曾多次到他的单位里走动,听到不少人对他的善良人品、突出才能及所创造经济效益的热情评价,使我感到姚俊虎是一个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人,是一个热心助人、关心公益事业的人,是一个敢改革、善创新、能不断成就事业的人,是从工人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干部。我却一点也没有想到他还是一位作家和文艺方面的活动家,没有想到他同文学艺术界有如此多的联系,有如此多的朋友,更没有想到他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如此多的作品,竟能出版一本厚厚的文集《永恒的纪念》!   这部题为《永恒的纪念》文集,记述了姚俊虎同志在几十年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担任建工影剧院行政科长和经理期间,与著名艺术家们的结识与交往。他虽然居住在远离京城和省城的地级市运城,而相识的艺术界名人却相当的多,如著名的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著名的电影艺术家李林,著名的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兰、王天明、筱爱娜,“文革”结束后涌现出来的国家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武俊英、景雪变、王艺华、任根心、吉有芳等新一代的名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把自己接触名人的过程和感想等写成文章,发表出来,与读者共享。如我国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1993年2月4日在北京逝世之后,姚俊虎强忍悲痛,立即写成一篇《怀念侯宝林先生》的文章,发表在同年2月18日的《运城报》上,具体介绍了他于1986年春天邀请大师来运城演出的经过和其在运城期间的感人故事。文中写道,一次有关方面约侯宝林去运城盐池参观,他不等小车来接,而是和大家一道乘面包车出发。路上与一辆拉石头的拖拉机相遇,先生客气地告诉司机,让拖拉机先走。每次演出,担任“压轴”节目的侯宝林总是排在最后,而他每次都是按时化好妆,在后台静静地等着。他对在后台的演员说:“静中有师,师在专心。观众花钱来看我们,家伙一响,就要忘掉自我,把自己交给观众。”由此可见,侯宝林时时处处都是为观众着想的。   这部题为“纪念”的文集,确实有不少文章是为纪念艺术界的名流而写的,是为纪念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而写的。这些文章文笔流畅,感情真挚,倾注了真爱,融入了一个色彩纷呈的情字,因而都有较强的感染力,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如他写自己的父亲,采用大笔勾勒的方式,只用千余字的篇幅就介绍了父亲充满坎坷的一生,写其早年参加革命,写其在公安、供销部门工作,写其蒙受冤假错案回老家的艰难生活,写其平反后的欢乐和离休后回供销社担任门卫工作时的情景。儿子要父亲不再当“看门的老头”,父亲却平静地说:“人都是要退下来的,在单位干什么我心里都痛快。要记住,大江小溪都是水,干部平民都是人。”因文中充溢着浓烈的亲情味,所以让人读起来非常感动。   我在运城还有一位从工人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朋友,名叫赵恩龙。他先在运城地区建筑四公司当木工,任卫生员,作钢筋、水泥、木材三大建筑材料的总管,后来在上世纪80年代毅然辞职下海,办印刷厂,办火锅城,办房地产开发公司,办制药厂和建材厂,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了全地区屈指可数的民营企业家和亿万富翁,并支持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事业,出任《热门人物》杂志副主编。他出奇地勤奋,有胜人一筹的改革魄力,并能机敏地发现和抓住商机,人却特别的忠厚诚实,讲义气,好朋友,肯帮人。因为市场疲软,资金困难,压力加大,他在大批货款未回而债主追债的情况下,于2005年元旦坠楼身亡,给人留下了强烈的震撼、无尽的惋惜和长久的思念。噩耗传来,我惊呆了。在其安葬的前一天,我给其治丧小组发表了这样一封唁电:“获悉赵恩龙同志骤然逝世,甚为震惊!恩龙同志是山西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