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美国家庭通州公益梦
一个美国家庭通州公益梦
2010年元月2日,通州已经飘起零星小雪。在低温的威慑下,行人步履匆匆。推开“纽带中英文图书馆”的大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同时撞进怀中的,还有一声嘹亮、纯正的美式发音“hello!”打招呼的人是Judy,有着欧美人立体感很强的五官和略显肥硕的身躯。一位穿着极考究的老绅士正在修理门。Judy不时对他的工作发出赞美。
他叫Jim,是一位76岁的美国老人。1989年,他第一次来中国,随后,作为工程师,他被派驻到很多省市工作过。2005年,退休后的Jim和妻子Lorene来到北京,决定在此常住。搬过几次家之后,他们找到了自己最中意的地方――通州。
2006年,受通州外事办委托,Jim和Lorene成为通州西海子公园英语角的义务外教志愿者。4年了,1000多个风雨无阻的日子,英语角从西海子公园搬到通州东部人才市场,再到西门麦当劳。Jim和Lorene从未爽约,并以其善良和幽默深得英语爱好者的欢迎。2008年,他们的女儿Judy带着外孙女Abby来到通州,也加入到英语志愿者的行列。
Jim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通州开一家公益图书馆,让这个异乡的人们享受到阅读的快乐。为了这个梦想,老俩口和几个志愿者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经过多年的筹备,“纽带中英文图书馆”( new generation foreign language library)终于2009年的圣诞节正式开馆。
纽带图书馆
小方是某政府单位的职员,2006年初,他在英语角结识了Jim和Lorene夫妇,跟他们一家成了很好的朋友。所有关于Jim一家的故事,包括筹建图书馆的细节,都是由小方讲述的。几乎从认识Jim那天起,小方就知道他有一个建一座公益图书馆的梦想。这个梦想,让一个中国人去想象,似乎不太可能,相关部门的审批、场地、书籍……面前堆积了一座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有一天,Judy问小方:“我父母他们年纪大了,如果有一天他们死了,你能帮我在通州把他们火化了吗?”说完,Judy眼圈一红,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了。小方连忙答应着“我能,我能”,心里却在想:Jim和Lorene毕竟是76岁的老人了,既然他们有这个梦想,那就尽力帮他们实现吧。Jim和Lorene不会中文,小方主动承担起外联的重担。
第一步是找地方,他们也记不清找了多少人、多少部门,很多嫌麻烦、不愿意多事,有的说没有???金,有的合作了短短几个月,就因种种原因而告停。他们找过书店,希望能批给他们一个角落,回报是把英语角开进书店,带来一些人气;他们找过英语培训学校,愿意把图书借给学员们看,也可以给他们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他们找过西餐厅,以帮店员培训英语为条件,在那里有过短暂的停留;他们找过居委会、街道办……有一天,Jim和Lorene饭后散步,在杨庄路上看到一栋空着的建筑。Jim立刻眼前一亮:这要是能做图书馆该多好?两个老人到处找人打听,边比划边用他们蹩脚的中文问:“这个,房子,租?”
2009年11月份,他们终于租下了通州新华大街121号院内,一个停产的印刷厂的办公楼的三间房。年租金4万元,由Jim一家和小方等四五位志愿者共同出资。尽管场地不大,但是Jim他们很满意,自己粉刷墙面、清理地板、购置二手家具,经过1个多月的忙碌,图书馆终于有了现在的样子。
“纽带中英文图书馆”(new generation foreign language library)的名字是Judy取的,她希望这个图书馆能像“纽带”一样,连接起中国和外国的文化。目前图书馆的书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是网友捐赠的。Jim在美国的亲戚朋友也已经为他募集了几千册英文图书,但是把它们运到中国,需要支付非常昂贵的关税,他们承受不起。目前,很多网友也在想办法。
每天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是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周六下午两点播放英文电影,在图书馆一个小房间内有幕布和投影设备。幕布是Judy从地摊上花15元买的一块白布,听说效果还不错。周四、周六晚上7点开始,是市民英语角,图书馆的志愿者和老外一家作为老师,每次都把小小的一个教室挤满了。
圣诞节那晚的party,算是图书馆的开馆仪式。小方只是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没想到来了八九十人,把小小的图书馆挤得水泄不通。那天,近40人捐书,共募集600多本书。从圣诞节那天开馆后,平均每天都会有十几位读者光临,经常有人带着书来。每当这时,Jim就掏出他的小尺子,测量书的厚度,然后开心地说:“看,我们正在一厘米一厘米地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
小方说:“我们的感动也在一厘米一厘米地成长着。”
Jim的“三蹦子”
谈到通州,Jim和Judy都露出极满意和幸福的表情。在对比过北京很多地方之后,他们认为通州是最适合生活的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