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一览表.docx

2005-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一览表.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5-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一览表

2005-2017年陕西省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一览表2005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李白《将进酒》)????(2)句读之不知,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海内存知己,________??。无为在歧路,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高适《别董大》)?????【答案】奔流到海不复回??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会须一饮三百杯?惑之不解??小学而大遗??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天下谁人不识君?????【解析】名篇名句默写题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范围内,考查的题型是填空题,主要考查的形式主要给上句写下句,或者给下句写上句。近三年来主要形式是情景式默写,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原文的背诵,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原文内容和内涵的理解。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类题呢?理解性背诵是基础。要想做对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题,首先要下大功夫苦功夫,把原文要求背诵的段落背会。这是做对这类题的前提条件。否则,要谈默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背诵的时候要注意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不要死记硬背。要背得认真,记得准确,不要一知半解,似是而非。把握语境审好题是关键。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说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所给出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从这些提示中把握确定所要默写的语句的具体内容。正确书写是保障。在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语句中还要把握书写,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别字。不要多写,也不要少些。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如果字写错了,那么就会前功尽弃了。2006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1)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 ,受上赏, ,受中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 , ”(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不在, ”(辛弃疾《青玉案》)(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能谤讥于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2)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处解析: 第(1)题来自大纲规定必背篇目。第(2)题虽是课外内容,但常见。13.本次默写难度不大,出题形式很新颖,尤其是第二题,是一道好题。答案略。《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2007年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