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现淇武兰遗址.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现淇武兰遗址

發現淇武蘭遺址 製作人:吳佳瑩 淇武蘭 遺址 三十三行文化(距今1000~800年):位於利澤簡、下福、流流社及淇武蘭遺址,遺物有灰褐拍印紋夾砂陶、石錘、鐵器、青花瓷、夾砂素面或方格紋紅陶、幾何印紋陶罐陶甑及雕刻木器等等;行蹲踞葬,並有各種陪葬品。 淇武蘭挖掘過程 如遇雨、河水暴漲就成為水塘,必須築堤、抽水,不僅工人安全堪慮,也增加許多發掘工作的難度,但在發掘人員盡心盡力、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之下,成果卻非常豐碩,除了出土、一百多具墓葬,發現多處灰坑、貝塚、建築結構。陶器、石器、木器、金屬器、裝飾品等生活用品。 淇武蘭民族特色 「淇武蘭遺址上文化層大量出土的典型印紋陶罐 ,俗稱「木扣」,樣式大同小異,十分精緻,是噶瑪蘭人最主要的炊煮用具,其他陶、石、竹木、金屬、珠飾等器物,無不呈現噶瑪蘭人多采多姿的生活與文化。其中蹲踞式墓葬,與文獻所載「竹木為架」的埋葬方式不謀而合,印證了當年居住該處噶瑪蘭人埋葬先人的習俗。 淇武蘭人在宜蘭落腳比噶瑪蘭人早四百年 淇武蘭遺址出土遺物的文化層主要分為上、下二層。初步推估距今年代至少有一千多年,而上層噶瑪蘭人的幾何印紋陶,則在海平面上下二十~三十公分地層中普遍出現,推測年代介於距今六百年至二百年之間。也就是說,早在噶瑪蘭人來宜蘭落腳前四百多年,已有另一支民族在蘭陽平原居住過,將該民族定名為「淇武蘭人」。 淇武蘭寫真1 淇武蘭寫真2 * 如遇雨、河水暴漲就成為水塘,必須築堤、抽水,不僅工人安全堪慮,也增加許多發掘工作的難度,但在發掘人員盡心盡力、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之下,成果卻非常豐碩,除了出土、一百多具墓葬,發現多處灰坑、貝塚、建築結構。陶器、石器、木器、金屬器、裝飾品等生活用品。 *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