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起高级中学“三案合一”高一
导学内容与程序 导学方法与预设 课题:《记念刘和珍君》2 学习目标:1、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态度。
3、理解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后,让学生掌握文本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学法指导: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习过程
一. 阅读课文第四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有哪些?
【答案】 (1)反动统治者极其凶残的武力屠杀;(2)反动统治者利用御用文人的舆论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
二. 阅读课文第五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2.本部分第2自然段,详写三个女子的遭遇有何用意?
【答案】 详细介绍烈士们英勇就义的过程,目的是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凶残,同时也证明了上文中“虐杀”的事实。
3.“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在这段话中的“伟大”“伟绩”“武功”具体指的是什么?
【答案】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就她们临难从容、互相救助予以赞美。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 “伟绩”“武功”是中外杀人者自己的夸耀,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
阅读课文第六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4.作者引用陶潜的诗,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首诗写亲友对逝者的哀悼及逝者的归宿,鲁迅引用这首诗,寄托了深挚的哀伤之情,有青山埋忠骨、烈士与天地同在、化悲痛为力量之意。
三. 课堂检测: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文章主要以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与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与逝者的对话。
C.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D.最后一段“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深刻揭示出时局的险恶、反动派的凶残以及作者对未来的担忧。
E.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B D(A项的错误是说文章的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项的错误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的错误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2.完全符合原文的一句是
A.真的猛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
B.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得以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C.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确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D.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4.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主语是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5.选出解释“以”字和“为”字有误的各项
A.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介词,把)
B.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连词,为了)
C.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介词,用)
D.她的名字一次为我所见。(介词,被)
E.为庸人设计。(介词,被)
F.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动词,用)
6.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7.“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各项是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未来的意义。
2.D 3.D 4.事实;为;明证 5.B、E、F 6.C 7.A、B、D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2单元+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2单元+第5讲+魏晋至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的辉煌+课后限时集训5+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第7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单元高效整合.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6+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高考讲座1+中国古代史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2部分+第4单元+第8讲+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1部分+第3单元+第7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活跃与文化承古萌新+课后限时集训7+Word版含解析.doc
-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文档:第2部分+第4单元+单元高效整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9梁任公学案教师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9梁任公学案学生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凸显个性(学生).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写景作文.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第一篇作文学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理解性默写题精选.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氓学生版.doc
-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教师2017.10.2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