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语言鉴赏导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语言鉴赏导教案

教学课题 诗歌语言鉴赏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景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2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景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主备人 课时安排 4课时 授课时间 教 学 过 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修改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关键词语(诗眼)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2010年江苏《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要求是: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和作者,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据此可知,诗眼的含义有二:就一首诗而言是一联或某一句;就一句话而言是某一个字。也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二.例题引路 例1、(07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例2(06江西):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 步骤一:本诗的诗眼是“交情” 。 步骤二:一、二句写溪水一去不复回,小舟也将远去,暗示人要离去,寄寓一种离情别绪。三、四句借“山溪渡”来抒发与友人之间的交情,“交情”深厚,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波”的考验。 三、答题规律 答题模式:含义+(手法)+作用 答题要点: 首先,找出诗眼,尤其要注意诗句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再解释诗眼的本意;如果题干已经给出就不需要了。 然后,分析(与翻译类似)体现诗眼句子的含义(注意手法),需要结合全篇分析, . 最后,结合意境特点,分析诗眼在此处的作用(结合感情)。 教师重要强调:1、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2、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2、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四、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答案:“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