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区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区发展.ppt

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课标要求 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可持续发展有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承载力问题 承载力最早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下所能够生存的某一物种的最大个体数。一旦个体量超过这个限度,将会在生态系统正反馈机制的作用下,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失去平衡。 背景知识—承载力 承载力按其内涵可分为两大类: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又称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既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将来住哪里? 案例— 资源承载力 地球上究竟能供养多少人口? 基于土地承载力的我国人口容量估测 — — 16.2亿 生物产量73.6亿吨 远景 — — 14.8亿 39.8亿吨生物产量,5325亿公斤粮食 2025年 1.4亿 超载 11.6亿 35亿吨生物产量,4622亿公斤粮食 2000年 1.1亿 超载 9.5亿 31.7亿吨生物产量,4622亿公斤粮食 1985年 超载人口 土地承载 力状态 合理人口承载量 土地资源生产力 年份 我国的理论最高承载能力为15~16亿人 如果我国保持现有耗水水平,且在全部水资源100%利用的情况下,我国水资源理论上的自然承载力为63亿人。但根据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水平,我国能最大限度达到将水资源转化为供水能力的比例为40%,这样,我国能够实现的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25亿人。在今后20年间,我国有效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为15~18亿人。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我国人口容量估测 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 31.图13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 (5)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5分)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行动。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4、阶段性原则 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并开始关注资源与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四条原则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的,彼此是相互联系的,对于某一事物,往往同时体现几个原则。 臭 氧 层 破 坏 哪个是俺的娃 水污染 海洋污染 水 资 源 紧 缺 森林资源减少 打“骆的” 土地荒漠化 可持续发展观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生态发展 3.“可持续发展观”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资源与环境)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人类中心论 人地伙伴论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观”形成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1980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1981年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保护地球》 1987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 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 首次提出概念 首次下定义 从概念走向行动 全球公认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观”形成中全球三次 相关议题的会议 第一次: 1972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 人类环境会议 第二次: 第三次: 1992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 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 南非约翰内斯堡 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1)召开的频率明显加快 (2)研究的问题逐渐扩展 环境会议 环境与发展会议 可持续发展会议 (3)会议的地点反映问题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约翰内斯堡: 贫穷与奢华并存,兼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问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缩影。 199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会徽: 一只巨手托着插有一枝鲜嫩树枝的地球,告诉人们“地球在我们 手中”。 2002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开幕式 地球休息厅 二、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内涵 (一)不同学科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学科 研究视角 定 义 生态学 侧重自然属性 改进人类的生活质量,同时不超过支持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91)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国际生态学联合会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1991) 社会学 侧重社会属性 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 经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