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碳循环 思考与讨论: 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以什么形式、通过哪些生命活动、形成哪些产物等)? 3、请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讨论结果。 物质循环的概念 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②生物地球化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 温室效应 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市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国际大城市。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 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碳循环: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 47%,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课本习题 基础题 1.(1)√;(2)╳。 2.A。3.B。 4.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拓展题: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土壤中最小的有机体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有机体,是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和丝状真菌。它们有着庞大的天文学似的统计数字,一茶匙的表层土可以含有亿万个细菌。纵然这些细菌形体细微,但在一英亩肥沃土壤的一英尺厚的表土中,其细菌总重量可以达到一千磅之多。长得像长线似的放线菌数目比细菌稍微少一些,然而因为它们形体较大,所以它们在一定数量土壤中的总重量仍和细菌差不多。被称之为藻类的微小绿色细胞体组成了土壤内极微小的植物生命。 细菌、真菌和藻类是使动、植物腐烂的主要原因,它们将动植物的残体还原为组成它们的无机物。假若没有这些微小的生物,像碳、氮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空气以及生物组织的循环运动是无法进行的。例如,若没有固氮细菌,虽然植物被含氮的空气“海洋”所包围,但它们仍将难以得到氮素。其他有机体产生了二氧化碳,并形成碳酸而促进了岩石的分解。土壤中还有其他的微生物在促成着多种多样的氧化和还原反应,通过这些反应使铁、锰和硫这样一些矿物质发生转移,并变成植物可吸收的状态。 另外,以惊人数量存在的还有微小的螨类和被称为跃尾虫的没有翅膀的原始昆虫… 提出问题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实例,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教师予以启发、指导。例如,落叶在土壤中能被分解掉,这究竟主要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还是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呢? 作出假设 假设既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知识或经验作出的解释,也可以是想像或猜测。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通过讨论修正自己的假设。 制订计划 首先,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这些变量?等等。 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或场所: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中? 第三,设计实验方案。教材中提供了两则案例,供学生参考。 实施计划 建议本探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结果分析 可以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 *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起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件.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基础落实课件.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PPT(共43张PPT).pptx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六章6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2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件.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第5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课件.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件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共23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件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共27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共22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 (全部) 光合作用.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一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一章走进细胞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9张PPT(共19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专题二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课件 (共27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复习 (共19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共21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5细胞中的无机物(共22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1元素和化合物(共34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共27张PPT).ppt
- 高中生物人教课标版必修1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24糖类和脂质(共43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