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环境分析与建筑设计表达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地环境分析与建筑设计表达 1-B 乌姆展览馆及会议厅 德国 理查德·迈耶 Ulm Exhibition and Assembly Building Ulm,Germany 1986~1993 Richard Meier and Partners 小结 建筑构成与基地环境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模式。 建筑构成受其基地环境的制约,它的形成又为周边的建筑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环境。 ? 总平面图 小结 基地环境具有宏观和微观两大属性,宏观环境包括地球环境、地域/地区环境等;微观环境即具体环境,包括城市环境、地段环境和场地环境。上述实例所涉及的形体环境中,主要指具体环境。这里主要表明两个概念: 1、环境层面 影响建筑构成的具体环境可分为城市、地段和场地三个层面 。 也就是基地环境具有这三个方面的属性。 三个环境层面是基地环境中的不同属性,共同构成基地的环境特征。在具体环境中,建筑的生成是这三个环境层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与这个具体环境共同形成新的建筑环境。 2、形态的整体性 外部环境的任何一个层面,其形态具有相对完整性,外部环境的表现具有其整体价值。建筑设计要与外部环境的形态相关联,从而形成并增进外部环境形态的整体性。 新建筑能否融合于既存的建筑环境之中,在于其构成是否保持和发展了环境的整体性。 3-2 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历时性,即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各个要素从时间上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体现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构成要素经历过去、体验现在、面向未来的演化过程。 1、时间的延续性 外部环境就其时间的特性,是动态发展着的有机整体。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把过去及未来的时间概念体现于现在的环境中。随着历史的演进,新的内容会不断地叠加到原有的外部空间环境中,通过不同时间的内容的增补与更新,得以不断地调整其结构以适应新时代。这种时间的特性使建筑形态在外部环境中表现出连续性的特征。建筑及其外部环境的设计应体现连续性特征及动态的时间性过程,因此建筑形式的产生不是随机偶然的,应与既存环境有着时间上的联系,是环境自身演变、连续的必然。 2、空间的连续性 外部环境的形态具有连续性的特征,加入建筑环境的每一栋新建筑,在形式上应尊重环境,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其形态构成应与既存的环境要素进行积极对话。包括形式上,如体量、形状、大小、色彩、质感、比例、尺度、构图等方面的对话;以及原有建筑风格、特征上的对话。既存的连续的,外部环境中建筑形态的创造也应当体现出这种形式与意义的连续。 奥斯陆地区新法院 挪威 奥斯陆 3-3 开放性原则 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组成越来越复杂。使得人们对建筑和城市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变化。 建筑及其外部环境形态构成模式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化,表现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相互接纳和紧密联系。城市功能及其形成的城市环境,不断向建筑内部渗透,并将城市环境引入建筑。 城市的建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外向”的特征,它们与城市环境的构成因素相互密切地形成一个整体。 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詹姆斯 斯特林 1984 2-B 卡里美术馆 法国 诺曼·福斯特 Carre d’ Art Nimes France 1984-1993 Norman Foster 传统城市空间 梅松卡里神庙 场地空间表达 场地空间表达 2-C 科鲁尼阿人类科学博物馆 西班牙 矶崎新 Interactive Museum about Humans La Corunna,Spain 1993-1995 Arata Isozaki 城市的自然环境 海滨景观 基地岩石 2-D 东京国际文化信息中心 日本 拉菲尔·维诺利 Tokyo International Forum Tokyo Japan 1996 Rafael Vinoly 城市的空间秩序 城市设施 开放的内广场 2、环境要素 每个环境层面还涉及到许多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技术要素等。 不同环境层面的环境要素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特征。 自然环境要素是制约、影响建筑构成的基础;人文环境要素是决定建筑差异、形成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技术环境要素是建筑创作发展的动力。 因此,建筑设计的环境构思应全面考虑环境层面和环境要素。 深入地研究建筑基地环境内涵及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我们对建筑基地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使建筑设计的环境构思过程更具条理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明,这里讨论的环境仅指客观的、具体的形体环境,宏观环境、人的主观作用因素等,在这里不作讨论。 3 设计原则 探讨建筑在基地环境中的设计原则,有助于综合考虑建筑基地环境的三个层面,从而使建筑的整体环境取得和谐统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性质、规模、内容组成与使用要求,结合建筑基地环境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