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原理与真空检漏(刘玉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空技术》 一. 真空技术概况 (巴德纯) 二. 真空工程理论基础 (张世伟) 三. 干式真空泵原理与技术基础 (巴德纯) 四. 真空系统组成与设计基础 (刘坤) 五. 真空获得设备原理与技术基础 (张以忱) 六. 真空测量技术基础 (刘玉岱) 七.真空镀膜技术基础 (张以忱) 八. 质谱原理与真空检漏 (刘玉岱) 九. 真空冶金技术基础 (王晓冬) 十. 真空与低温技术及设备 (徐成海) 真空检漏 1 检漏概述 2 检漏方法 3 检漏仪 1 检漏概述 1.1 检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1.2 漏气判断和漏孔表示法 1.3 漏孔气流特性 1.4 最大允许漏率的估算 1.5 对检漏方法的要求和选择 1.6 检漏技术中的几个概念 1.1 检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理想的真空室应永远保持它同抽气真空系统断开时的真空度(压力)。而实际上,任何真空室在离开抽气系统之后,其压力总要上升。压力的升高是由于漏孔的漏气、室壁表面放气和通过室壁材料渗透进入的气体产生的。 从物理过程来看,真空系统就是在一面抽气一面漏气的条件下工作的,两者最后达到动态平衡。因此,要想得到较低的极限压力,应尽量提高有效抽速,并降低漏气率。在有效抽速—定时,降低漏气率就成为关键的了。 1.1 检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真空系统和真空容器的漏气,是由各种各样微小漏隙造成的。金属系统多发生在焊缝、可拆卸部位和材料缺陷之处(如铸件和板材的气孔、裂缝和夹渣等);电真空器件的漏孔多发生在金属-玻璃封接、金属-陶瓷封接处。总之,漏气之处是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微小的,必须用一定检漏方法或用一定的检漏仪器才能找出。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真空系统,即使在设计、加工和安装都非常满意,也不可能作到绝对不漏气。严格地讲,漏气是绝对的,而不漏气则是相对的,绝对不漏气是不存在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不漏气”,一般是指系统上存在的漏孔的漏率远小于允许的漏率或检漏仪的最高灵敏度而言。 1.1 检漏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检漏的任务是:用适当方法迅速判断漏气是否为主要矛盾;确定漏率,以便确定它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检漏方法并找出漏孔的确切位置,以便进行修补。 应当指出,只有当系统上所有漏孔的总漏率超出允许的漏率值时,才进行漏孔的定位工作。系统上虽有漏孔,但其总漏率在允许值之内时,一般便不必对漏孔进行定位。然而在个别情况下,除了规定总漏率不得超过允许值之外,还规定单个漏孔的漏率不得超过某一特定值。只要某一漏孔的漏率超出了该特定值,就必须将这一漏孔找出并加以修补。 1.2 漏气判断和漏孔表示法 实际的真空系统,如果抽不到预定的极限真空,这里面原因有三:泵工作不良,即有效抽速不够;放气以及漏气。必须首先排除前两个原因,才能去找漏孔。 1.2 漏气判断和漏孔表示法 (1)直线a,压力保持不变,说明既不漏气也不放气。容器真空度抽不上去的原因是泵工作不良造成的。 (2)曲线b,压力开始上升较快,而后上升速度惭渐减慢呈现水平态。这说明主要是放气,因为不论是蒸气源的放气或材料放气,在达到一定的压力后都有饱和的趋势。如果是蒸汽,最后达到其饱和蒸汽压。 (3)斜线c,压力直线上升,这说明是漏气。漏气率正比于内外压力差。外部是大气压,内部压力很低,后者与前者相比可忽略不计.故漏气率就正比于大气压,是一常数,压力呈直线上升。 (4)曲线d,压力开始上升很快.后来变得较慢,但不出现饱和迹象。这是曲线b和曲线c的叠加,即同时存在放气和漏气。曲线d的前部分由于放气作用使之呈曲线;而后部分仅由于漏气作用(此时放气已达饱和),所以呈直线。 在判定确实有漏气之后.就可着手找漏孔的位置。 1.2 漏气判断和漏孔表示法 真空技术中所指的漏孔是极其微小的。漏孔截面形状不规则,漏气路径也各式各样。漏孔的大小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以漏孔的几何尺寸表示,因为漏孔的最本质属性就是漏气,即在压力差作用下,有气体通过它流动。所以,真空技术中用漏孔漏率表示漏孔的大小。 漏孔漏率定义:露点低于-25℃的空气,入口压力为标准大气压(105±5×103Pa),出口压力低于103 Pa,温度为23±3 ℃时,空气通过漏孔的流量为漏孔漏率。 漏孔漏率量纲与流量相同,单位为Pam3s-1。 实际上,我们所使用的真空系统大多数是满足或接近漏孔漏率定义所规定的条件。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如:环境温度变化、压差不是标准大气压或使用空气以外的气体)时.就必须对漏率加以修正。 1.3 漏孔气流特性 出于漏孔很微小,漏孔两端的压差很大,气体通过漏孔的过程是很复杂的,其中包括粘滞流、过渡流和分子流三种流动状态。为了使问题简化,可以假定漏孔为一圆截面的毛细管。其流导可用克努曾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