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猪病防治 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 概 念 也称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赤兽体病或红皮病(猪),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 流行病学 宿主范围:鼠类、绵羊、牛、猪、狗、猫、鹿、驼鹿、鸟类、人。在我国发现的有马、驴、骡、猪、牛、羊、奶山羊、兔、鸡、鼠、犬、人和骆驼等。感染率极高,牛为95%,猪为90%,犬为98%,发病率为30-50%,病死率在10-90%,仔猪、幼犬的病死率可达90%;人阳性率最高达86.31%, 传播途径:垂直传播可达96%,可通过输血途径传播。当受到应激因素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时(如长途运输、饥饿、调群、去势、切脾等)则呈现急性经过而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发病机理 临床症状 高热、贫血、黄疸;出汗、易疲劳、嗜睡;腹泻、繁殖力下降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现已被列为繁殖障碍性疫病。猪生产(1)发情推迟、胚胎早期死亡和妊娠后期流产而导致繁殖障碍;(2)初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衰弱;(3) “延迟上市综合症”;(4)架子猪遭受应激而发生典型贫血、黄疸。 病理变化 血液稀薄、血凝时间延长、皮下苍白、各粘膜和浆膜黄染有出血点、腹腔积液、肺水肿、心包积液、心冠脂肪黄染,骨髓液和脑脊液增加。肝脾和不同部位淋巴结肿大。 ? 诊 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液涂片镜检发现病原即可诊断。国外报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报道。 治 疗 土霉素、贝尼尔、九一四、黄色素,中药青蒿素、蒿甲咪、大蒜素及咪唑苯脲等有效。 体外培养 Srnith等1990年首次在体外培养猪附红细胞体,采用感染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培养的方法。N.Nonaka等于1996年报道对不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筛选,但两者都没有进行传代培养。在我国,还未见有关于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的报道。 * 1928年,英国Schilling等人首次从啮齿类动物中检查出附红细胞体;1986报道了首例附红细胞体病。我国晋希民于1981年首先报道兔附红细胞体病,随后相继在绵羊、牛、猪、马、兔、犬等多种动物和人类的血液中也发现有附红细胞体的存在。我国继江苏省首先发现本病后,浙江、上海等21个省市相继发生本病,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在世界上首先报道了大批人群中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者。 概 况 病原学 分类:为立克次体目、无形体属、血虫体属也称附红细胞体属。迄今已发现和命名的附红细胞体有14种。 形态:多形态。为环形,球形,卵圆形,也有呈顿号形和杆状的。常在红细胞表面寄生或游离于血浆中。大小为0.3-1.3×0.5-2.6um。苯胺易着染,革兰氏染色阴性。电镜下呈多形态,无细胞壁,由膜包裹,无核或其它细胞器 。 抵抗力:对于干燥和化学药品比较敏感,对低温抵抗力强。 增殖与运动性:由二等分裂增殖,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形式。 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血浆及骨髓中,可引起高热、贫血、黄疸,从而导致宿主机体代谢紊乱、酸碱失衡、低血糖等病理反应。且经常继发或并发其它疾病使病情加重,甚至于短期内死亡。 眼结膜苍白 心冠脂肪黄染,心肌煮熟样 采用RPMI-1640、M-199、D-MEM为基础培养液,加入40%犊牛血清,对牛附红细胞体进行了体外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三种培养基中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液培养时,可使红细胞稳定地保持较高的感染率(90-95%)而且连续传代培养时间最长,达22天。附红细胞体仍具有感染能力。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