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量的估计与预测.pptVIP

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量的估计与预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耗水量的估计与预测 1 引言 森林蒸腾耗水量研究是森林生态学和森林水文学所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 难点:测定方法很多,但没有一种比较准确和通用的方法; 热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其研究结果也可直接指导生产实践。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1964年引入六盘山区,表现为适应性强、生长良好; 该区大面积种植并已成林,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水源涵养效益进行了研究,但对其蒸腾耗水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2 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以华北落叶松人工同龄纯林作为研究对象,拟解决以下关键技术问题: 单株蒸腾耗水量的确定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估计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预测 3 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六盘山北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跨东经105°58ˊ~106°57ˊ,北纬35°34ˊ~36°38ˊ。 气候条件: 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7℃,干燥度1.5~2.0,降雨量428mm(1983~1998年)。 植被状况: 温带森林草原交错区。天然植被有山杨、白桦等次生林、虎榛子灌木林等,人工植被 华北落叶松林、沙棘林和山桃林等。 3 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本研究主要试验地设在固原市原洲区林业局下属的赵千户林场,副试验地设在彭阳县内挂马沟林场二沟林区。 赵千户林场 位于六盘山的北侧,地貌类型为土石山区,海拔约1800~2100m,土壤类型为灰褐土,土层厚度约为 1~2 m。 4 研究材料和方法 4.1 研究材料 4.2 研究方法 4.2.1 树木单株蒸腾耗水量测定与验证 用新西兰木材工业研究所提供的热脉冲速度记录仪(HPVR)测定; 用“截干测定”(Cut tree experiment)进行验证。 4.2.2 林分蒸腾耗水量的估计 4.2.3 环境因子测定 林冠层微气象因子 用HUCER微型自动天气监测仪(德国)测定空气温度、RH、风速和风向等;太阳辐射强度用FZ-A型幅照计测定。 土壤温度 0~20cm地表温用曲管地温表测定。 土壤含水量 烘干法测定。 5 结果与分析 5.1 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量的估计 5.1.1 树干液流量测定 树干液流日进程呈现出较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液流量在夜间非常微弱,白天持续上升并呈现双峰或多峰曲线。 5.1.2 树干液流速度的时空变化 结 论: 树干不同位点液流速度的昼夜变化趋势与液流量的变化趋势相同。树干径向不同位点的液流速度由外到内呈现低→高→低的态势,符合Edwards提出的二次模型。 5.1.3 华北落叶松单株蒸腾量的估计与验证 结 论: 用24h液流量累积值估算单株的蒸腾量为0.00291m3,而“截干测定”结果为0.00317 m3·d-1,比前者高8.2%,这可能与本研究中所使用热脉冲探头的灵敏程度还难以记录较弱液流有关。 5.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蒸腾量的估计 以胸径作为空间纯量计算值为0.64 mm ? d-1 ; 以边材面积作为空间纯量计算值为0.69 mm ? d-1;; 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结果相差7.4%。 5 . 3 .1 冠层导度预测模型介绍 采用多因子阶乘模型(Jarvis,1976;Stewart,1988)来表达冠层导度与微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 其中,gcmax表示最大冠层导度,通常认为它是在不受大气温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和林地土壤水分条件限制的条件下,由太阳辐射(R)和空气饱和差(D)共同决定的;f1(LAI)、f2(T)和f3(θREW) 分别表示确定林分实际冠层导度的叶面积限制函数、温度限制函数和土壤水分限制函数,其值域都在0~1范围内。 上图表明,林分冠层导度与太阳辐射和大气饱和差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双曲线函数来表达,拟合后函数表达式如下。 5 . 3 .3 冠层导度限制函数模拟 林分相对冠层导度与叶面积指数和θREW呈正相关,但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三者与冠层导度的关系都可以表示为对数函数形式,模拟方程如下: 5 . 3 .4 冠层导度预测模型的验证 左图给出了冠层导度的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季节变化,可看出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右图表明冠层导度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基本均匀地分布在1:1直线的两边,但当冠层导度大于0.2时,模拟值略微偏低。 5 . 3 .5 华北落叶松林分蒸腾量的模拟 左图表明,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季节变化过程来看,两者的数值大小和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右图表明,在林分日蒸腾量在0~2mm范围内,模型的预测值和实测值较为符合,而2mm时,模型的预测值偏低于实测值,这显然与冠层导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