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节 ??代词
????本节讲述古代汉语中代词的类别以及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代词是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虚词。在古代汉语的代词系统里,除了和现代汉语一样有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和人称代词以外,还多一类无定代词和一类辅助性代词。代词都有指代作用,被指代的不仅可以是名词性成分,有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不仅可以是单个的词,有可以是复杂的词组,甚至是句子。
一、疑问代词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为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其中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疑问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状语。
1、指人的疑问代词
谁、孰、何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
何、胡、曷、奚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
安、恶、焉
二、指示代词
????古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在句中主要做主语、宾语、定语。其系统较为复杂,分以下五类。
1、特指与泛指代词
之、兹、其
2、近指代词
此、是、斯
3、远指代词
彼、夫
4、谓词性指示代词
尔、若、然
5、特殊指示代词
焉、诸
三、人称代词
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余、予、朕(秦始皇以后,只限于皇帝本人使用)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
3、第三人称代词(上古无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使用指示代词来兼指)
彼、之、其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以用于复数。第一二人称代词后也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四、无定代词
1、肯定性的无定代词
或
2、否定性的无定代词
莫
五、辅助性代词
1、所
“所”的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面,指代某种动作的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所字结构分为以下三类:
(1)所+动词
(2)所+介词+谓词性成分
(3)所+(介词)+谓词性成分
2、者
“者” 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者字结构分为如下两类:
(1)谓词性成分+(动词、形容词、数词)+者(2)名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
??思考与练习
一、?根据本节常识,列表说明古代汉语代词的类别,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表达的语义。
二、把下列各句译为现代汉语,并说明“孰与”的用法。
(1)沛公曰:“(项伯)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史记·曹相国世家》)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荀子·天论》)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无定代词,并译为现代汉语。
(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2)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许行》)
(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4)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5)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战国策·齐策一》)
四、分析下列句中的“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说明它们的构成成分,并译为现代汉语。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3)(此)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4)诺,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四》)
(5)所杀大臣,多吕后力。(《史记·吕太后本纪》)
(6)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7)身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8)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宁问》)
(9)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10)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第十二节 ??副 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它们的程度、范围、时间、情态的词。副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有的也可作补语,甚至还能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谓语。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副词可分为表时间、表范围、表程度、表情态、表语气、表否定、表指代、表谦敬等八类。这些基本情况,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类所用的词有很多是不同的,有些词相同,但用法也有差异。
一、时间副词
时间副词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表示情况出现和动作进行时间。按照时间可分为四小类:
(一)??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有“向(嚮、鄉)、既、已、业、尝、曾”等。
(二)??表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方、正、适、会”等。
(三)??表示动作行为将要进行的时间,有“行、将、且”等。
(四)??表示动作行为时间的久暂,有“俄、暂、常、雅、素”等。
二、范围副词
范围副词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施行者的范围、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或者其他事物的数量范围的。可以分为两小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