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绪论科学养生
科学养生 绪论 养生的概念:即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总之,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养生的起源: “养生”起源于人类对生命的探索以及对延长生命的渴望。萌芽于殷商时代。 中华养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中国养生文化史略 史前:“阴康氏之舞”,“禹步”、“彭祖寿高八百” 殷商时代:萌芽期。 从已经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证中可以发现,殷商时的人们在生病、分娩时都祈祷祖宗神灵佑助,对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健康状况也不时卜问。进而举行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以消除不祥。此外,甲骨文中还出现了有关个人卫生(如沐、浴)和集休卫生(如大扫除称‘寇帚’)之类的记载,这些都表现出了商朝先民对健康、平安的向往,无疑可视为养生思想的萌芽。 中国养生文化史略(续) 西周时期:思想更进一步。 根据《周礼》记载:“四时皆有疬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疾,冬时有嗽上气疾。”表明当时人们对四季不同气候与疾病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同时,周代还设有食医专门掌管周王与贵族阶层的饮食,指导“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等多方面的伙食调理工作。还设有专职主管卫生的职官。 中国养生文化史略(续) 春秋战国时代: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由于文化的飞速发展,在学术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史书对养生的记载已经十分具体,例如《左传》就记载了秦国医和为晋候治病,指出晋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蛊”的结果,已经注意到了房室起居与健康的关系。《古今医统》还记载了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有“服饮药饵”的办法,授术于孔安国等人,使他们”寿皆百岁,面如童颜”。特别是诸子百家学说的兴起,更是对养生文化的形成以极大的促进。 儒家养生思想: 孔子:“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论语 ?乡党》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孟子的养生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道德色彩,堪称后世强调通过陶冶道德情操以养生流派的鼻祖。 道家的养生思想: 老子:提出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十九章)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处世哲学,也体现了“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观。特别是老子提出的“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老子》十章)更是涉及到了气功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庄子:不但直接继承了老子“归真返朴”、“清静无为”的养生理论,而且编制了一整套导引、吐纳的养生方法。在庄子开创的诸多养生理论中,最有特色的莫过于“心斋”和“坐忘”二法,可以说它们已经涉及到了我国静功养生学的核心问题。 杂家养生思想: 以《吕氏春秋》为代表。 内容主要包括: 1)节欲;2)适度;3)运动 中国养生文化史略(续) 秦汉——隋唐(1000多年):全面繁荣的鼎盛期。 《黄帝内经》:汇集了先秦时期的各种养生观点、并且首次从医学角度探讨了养生问题。《黄帝内经》十分强调预防的重要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治未病”,即重视预防的思想,在养生保健中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概而言之,《黄帝内经》涉及到的养生原则主要有两条:一是调摄精神形体,努力提高机体防病抗衰能力,二是适应外界环境,避免外邪侵袭。对此,《素问 -上古天真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秦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介绍: 张仲景、华佗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养生家: 葛洪、陶弘景 隋唐时期重要养生学家: 孙思邈 (《千金方》) 司马承祯(《天隐子养生书》、《坐忘 论》) 存思派气功 道教气功: 内丹派气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经济行业专题系列二:eVTOL动力系统的市场空间、技术趋势和产业链机遇-国信证券.pptx VIP
- 化妆品105条考试试题.docx VIP
- 矛盾化解与行为习惯养成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 玩具的巧思》精品课件.pptx
-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目录.docx VIP
- 机械加工生产操作岗位培训试卷.pdf VIP
- 2025至2031年中国实木砧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微信营销与运营》5套期末考试卷AB卷带答案习题试卷模拟卷.docx VIP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df VIP
- 5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