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7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三课时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第三课时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难点详解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 随堂检测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依法 参与 政治 生活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维护国家安全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公民政治权利的内容 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途径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 保守国家秘密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 知识梳理 一、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1. 什么是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参加 _______管理、___________的民主权利。 2. 我国公民有哪些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批评和建议的权利,监督权,举报、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难点详解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 随堂检测 国家 参政议政 知识梳理 3. 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可以通过___________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2)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___________举报或反映。 (3)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_______进行监督。 人大代表 有关部门 媒体 知识梳理 4. 我们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 (1)要在___________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___________,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___________,也不能采用___________、聚众闹事等方法。 法律允许 实事求是 诬告陷害 张贴大字报 知识梳理 二、维护国家安全 1. 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_______、_______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_______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___________不被破坏等。 2. 为什么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____________。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________就无法得到保障。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___________,也是青少年 ____________的具体体现。 主权 领土 秘密 社会秩序 生死存亡 安全 基本义务 热爱祖国 知识梳理 3. 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应如何做? 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泄露国家机密要承担法律责任。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难点详解 什么是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知情权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就广义而言,是指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的自由,是从官方或非官方获知有关情况的权利,就狭义而言则仅指知悉官方有关情况的权利。 参与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里的“各种途径和形式”,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 难点详解 知识梳理 真题演练 随堂检测 难点详解 表达权是公民阐述自己观点,发表意见的权利。公民有权依照法律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公共生活的看法。 监督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监督权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批评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策失误或个体行为不当提出批评的权利。 建议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权利。 检举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进行举报的权利。 申诉权、控告权是指公民受到国家机关不适当的对待或权益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损害时加以申诉或指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 真题演练 1. (2015广州)根据“两高”的司法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情节严重”。这提醒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