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听课手册11--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ppt

听课手册11--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7.弱冠: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惑,迷惑,疑惑。 10.知命之年:50岁。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花甲)之年:60岁。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古稀)之年:70岁。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七年级上册) 13.中岁:中年。如“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终南别业》王维(八年级下册) 14.黄发:用来指老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 (八年级上册)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二、科举文化 1.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八下《过零丁洋》) 2. 进学:进了县学。在科举时代,经过县一级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即成为县学生员。(九上《范进中举》) 3. 乡试年: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叫“乡试年”。 (九上《范进中举》) 4. 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考,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九上《范进中举》) 5. 亚元: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九上《范进中举》)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6.京报连登黄甲:科举时代写在喜报上表示祝贺的恭维话,意思是以后还会有会试、殿试连续的捷报。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 (九上《范进中举》) 7.房师:科举时代乡试和会试分房阅卷,由各房考官推荐卷子给主考官,考中的人称推荐卷子的房考官为“房师”。 (九上《范进中举》) 8.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指考试不及格。(八下《藤野先生》) 9.进学: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九下《孔乙己》) 10.殿试: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皇帝亲临殿廷主持。(八上《故宫博物院》)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三、戏曲文化 1.元曲:元代是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七年级上册) 2.老生:戏曲中扮演中年以上男子的角色。(七年级下册《社戏》) 3.小生: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七年级下册《社戏》) 4.小丑:戏曲中扮演滑稽人物的角色。(七年级下册《社戏》) 5.老旦:戏曲中扮演老年女子的角色。(七年级下册《社戏》) 6.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九年级下册《变脸》)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四、祭祀文化 1.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旧时民俗,在节日或者神的生日,准备仪仗、锣鼓、杂戏等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或村庄,叫作“赛会”。(七年级下册《社戏》) 2.大祭祀的值年:大祭祀,指旧社会大家族全族对祖先的祭典。值年,大家族分若干房,每年由各房轮流主持祭祀活动,轮到的叫“值年”。 (九年级上册《故乡》) 3.祭以尉首:用(两)尉的头祭天。(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五、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习俗:贴门神、贴春联、接灶、贴福祈福、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接神、祭祖等。 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宋)王安石 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赏花灯、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例: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3.【花朝节】时间:旧时阴历二月十二日,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4.【春社日】时间:立春后、清明前。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 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 《破阵子》 (宋)晏殊 考向探究 应考策略 当堂检测 专题十一┃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5.【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两天。习俗: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传说是为纪念春秋介子推的。 6.【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左右。 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唐)杜牧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破阵子》 (宋)晏殊 7.【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