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
一、玄学简介 二、《世说新语》 三、“得意忘象” 四、“传神写照” 五、“澄怀味象” 六、“气韵生动” 一、玄学简介 1、玄学的一般特征与主题: 以老庄思想为骨架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哲学思潮,以“本末有无”问题为主题,用玄远而思辩的方法来讨论世界整体以及万物的存在根据的 形上本体论。 2、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何晏(190-249年)《论语集解》《道德论》 《无名论》 王弼(226-249年)《周易注》《老子注》 嵇康(223-262年)《与山巨源绝交书》 《与吕长悌绝交书》 阮籍(210-263年)《乐论》《通易论》 《通老篇》《达庄篇》 郭象(252-312年)《庄子注》 裴頠(267-300年)《崇有论》 3、玄学的三个阶段 从魏晋正始年间到西晋末年,何晏、王弼(正始玄学)、阮籍,嵇康(竹林玄学)、 裴頠,郭象(西晋玄学)分别代表了玄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223-262年)、阮籍(210-263年)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於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 4、魏晋玄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及思想观点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郦道元、杨衒之的写景文,云冈、龙门壮伟的造像,洛阳和南朝的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晋人的美》 二、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美学思潮的转变 第一,从《世说新语 》 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时期的人物品藻,已经从实用的、道德的角度转到审美的角度。 孔子就重视对人格美的鉴赏。但是他的着眼点是人的道德。他讲的人格关其实就是“善”。到魏晋时代,在士大夫中间人物品藻大为盛行,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这时人物品藻已不再象东汉那样着重人物的经学造诣和道德品行,而是着重于人物的风姿、风采、风韵。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 容止 》 )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日:“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容止 》 ) 第二,从 《 世说新语 》 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士大夫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已经突破了“比德”的狭窄的框框。 他们不是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加到自然山水身上,而是欣赏自然山水本身的蓬勃的生机。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言语 》 ) 第三,从《世说新语》中我们还可以看 到,魏晋士大夫文人对于自然、人生、艺术的态度,往往表现出一种形而上的追求。 他们往往倾向于突破有限的物象,追求一种玄远、玄妙的境界,去感受和领悟宇宙、历史、人生的本体和生命 ——道。因此,他们对子自然美的欣赏,对于艺术的欣赏,往往包含着一种对于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的感受和领悟。 三、 “得意忘象” “得意忘象”,是王弼( 226 一 24 9) 提出的一个命题。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美学命题,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影响很大。 王弼的这个命题,可以溯源到《 庄子·外物 》 说:“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易传 》 的 “立象以尽意”的命题 。 王弼在 《 周易略例 · 明象 》 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故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