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7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辽宁大连模拟)《(  )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解析 近代五口通商后,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市场,由于中国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市场购买力小,故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阻碍,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安徽合肥调研)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 A.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B.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C.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人们的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解析 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五口通商给中国民族经济造成的危害只会加强,故A项错误;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B项错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的条款,治外法权是《南京条约》附件的条款,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能反映出“日益”的发展过程,故C项错误;同样的条款,1938年左右和1842年之后人们的认识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民族苦难后,人们发现要想经济发展,首先要实现主权独立,进而普遍性地增强了主权意识,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7·山东潍坊模拟)美国舰队敲开锁国的日本,日本反而庆幸这个刺激让其早日惊醒;而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却认为惊醒他的人罪该万死,对西洋文化怀着一种轻蔑和仇视的心情。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八股取士致使封建士大夫保守自大 B.小农经济社会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C.闭关锁国使社会发展脱离世界潮流 D.儒家文化对国民思想的深远影响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日本和中国对待侵略态度的不同,从中国方面究其原因,中国的八股取士使国人思想僵化,故A项正确;这里强调的是“中国在B项错误;这种心态与闭关锁国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多方面,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里的“它”应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鸦片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陕西师大附中模拟)近代某条约规定,“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意存睦好不绝,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这一规定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从“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可知反映的条约内容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内容是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 B 6.(2017·四川乐山调研)下图显示了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为东亚国际格局变化埋下伏笔 B.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C.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 D.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 解析 从19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可以看出中国海军编制比较混乱,这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化埋下伏笔,故A项正确,DB项错误;材料看不出中国比日本更重视制海权,故C项错误。 答案 A 7.(2016·全国高考预测)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在这一过程中,具有转折性标志的事件是(  ) A.《北京条约》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瓜分狂潮 解析 《北京条约》是第二次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挽救内忧外患局面进行的自救运动,不能体现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符合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故C项正确;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表现是列强瓜分狂潮,但瓜分狂潮不是从边疆危机到民族危机的转折性标志事件,故D项错误。 答案 C 8.(2016·湖南邵阳三模)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呼吸伸缩差(cm) 肺气容量(ml) 握力(kg) 日兵 21.4 165.1 60.88 84.95 10.36 3 631 41 清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