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

浅议文学与电影的几个关系 广金071572132 摘要:电影与文学分别成为了对立的两种文化形态的代表。它们的关系在视觉文化的崛起这个大环境下更加错综复杂。 关键词:电影 文学 新世纪文学 视觉文化是一种以“形象”或“影像”主导人们审美意识的文化形态。其兴起成为当今文化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作为视觉文化的主力军,电影可谓发展神速。音像及网络的大发展,使电影不再是仅供少数人在电影院欣赏的艺术,而成为一种通俗的大众文化,飞入到寻常百姓家。本文试图从文学是电影未离开文学的分析、电影对文学改编的思考和新世纪的电影与文学关系变化的三个方面对文学与电影关系的进行浅薄分析,探看文学与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的关系问题。 一、电影——“第七艺术” 电影位于戏剧、音乐等艺术之后,排名第七。又被称为“第七艺术”。 电影自20世纪初传人中国,到二三十年代已发展成熟。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因不受时空场景的限制,且具有可视性强的特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市民观众。从此电影文学加盟中国现当代文学,成为一个新的门类,并迅速繁荣。 历经百年的发展,凭借数字时代的科技优势,电影已发展的越来越成熟。 个人认为电影的未来也会依旧常青,在当前的消费文化主导之下,谁也无法遏制电影的勃勃生机,因为电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更是一种浩大的产业。 二、电影始终未与文学崩离 自电影诞生以来。有关电影与文学两者关系的探讨和比较从未中断过。虽然电影的年龄仅百年有余,但是世纪之交以来,这种比较愈演愈烈。在文艺领域,这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同时又是情理之中的现象。在对不同种类艺术之间的关系的比较中,文学总能在其它艺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马涅维奇说:“文学在本质上是包罗万象的和综合性的,文学在同类艺术中独占鳌头” 因此可以说文学的主导地位就是在与其它艺术的比较中建立的。其它艺术也是在区分联系中更深入地确立了各自的疆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比较是必要的更是有益的。电影诞生不久也被拿来与文学进行了一番比较考察,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因为电影在正式加入艺术这个大家庭前从文学身上汲取了不少的养料。幽默的人们说,电影是心甘情愿的被冠以“文学性”之标签,从而跻身于艺术的行列。因此,有人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的本性是文学性。又有人说戏剧性或绘画性是电影的本性。 这样说来,电影成了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的游荡于传统艺术上空的某种东西。电影艺术与文字语言一样具有丰富乃至无限的表现力,同时却在“形式相同”的理论前提上,将电影艺术看作一种与书面语言完全相同的表达形式,电影又一次成为了语言艺术的附庸。而最令那些坚持电影的纯洁性的人懊恼的是,电影被看作了文学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段,电影成为了为文学服务的工具。总之,电影回到自身似乎就是远离文学。但百年的崎岖坎坷中,电影始终未与文学崩离,电影还是电影。特别是在今天,在电子媒介统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电影与文学走得更近了,或从文学的角度说,它离电影越来越近了。 三、电影对文学改编的思考 改编就是用影视或者舞台的手段对原作进行再创作,当前,名著改编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西方文学从古希腊罗马文学的源头到20世纪外国文学,大量世界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比如英国、法国、俄国,历来有把自己的文学名著改编成电影的传统。有的名著被多次改编,反复改编,常改常新。不可否认,电影比文学名著等艺术形式更容易得到传播,从而可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好莱坞电影改编文学畅销书的历史可以说几乎与好莱坞的成长历史同步。最早如《乱世佳人》、《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在路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普通人》、《母女情深》、《雨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及九十年代的《霍华德别墅》、《沉默的羔羊》、《危险的关系滞等,及至这几年,畅销书作家的作品闯入银幕的势头愈加锐不可挡。 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知名电影都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而来,如《天云山传奇》、《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城南旧事》、《没有航标的河流》,等等。谢晋、吴贻弓、吴天明等第四代导演的创作紧紧抓住人文主义的核心去挖掘和表达,呼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获得广泛的赞誉。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把中国电影推向了世界舞台,这样一来,新时期电影先于文学走向世界。而他们获得的成功还是依赖于文学这个拐杖的,正如张艺谋所说:“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电影,首先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因为中国电影永远没有离开文学这根拐杖。就我个人而言,我离不开小说。”很明显中国电影的大发展和好莱坞一样,也是主要于对优秀文学特别是小说的改编。 电影对文学(主要是小说)改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通过改编文学作品给电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