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蜀汉的农业生产
论蜀汉的农业政策
蜀汉是三国面积中最为狭小实力最为弱小的一个,外部长期与魏吴进行军事对抗内部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弱小的蜀汉却从未停止过征伐活动。长期的战争特别依赖稳定的物资供应,尽管蜀汉拥有富庶的成都平原,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对农业用心的经营恐怕蜀汉政权经不起长期艰苦的战争的考验。
重农思想由来已久,封建王朝历来将农业发展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而言,农业发展与社会繁荣政权强盛息息相关。蜀汉也不例外,在三国战事频繁的环境下,治理农桑繁息人口对于供养战争维持政权的生存和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蜀汉位于中国西南一隅,东汉战事纷纭之时还较为安定农业生产系统未得到破坏,平坦肥沃物产丰富的成都平原又为发展农业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蜀汉发展农业的条件还是特别优越的。
自然条件优越并不能保证农业繁荣,特别是在乱世政权的治乱兴亡与政府的作为紧密相关,农业的发展也依赖于政府大力的治理。史书记载“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粮食的供应对于战争的取胜极其重要,要有所作为克敌制胜就必须在战时农业发展上胜对手一筹。对于这一点,先主刘备有清醒的认识,因而从治国思想上刘备将稳定农业生产在战略位置。刘备出征之前总要以稳重之臣坐镇后方保障后勤,诸葛亮凭借修政之才赢得先主的青睐。诸葛亮在主政时将治理农业放在重要的位置,多次在政令中强调发展农业将重农思想落实到了实处。诸葛亮不仅自己力行农政还影响到了之后的领导班子,他们敛兵殖谷务农持国将发展农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了下来。正因为在治国方略上以农为本,治理农业自然不遗余力,蜀汉政权才得以在政治上较有作为,在强敌还伺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并在前期对魏吴政权保持进攻态势。
蜀汉政权对于农业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修养生息充蓄人口。中国古代各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都有自己的农业基础设施系统,比如成都平原依凭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沟渠灌溉系统,也拥有成熟的耕作制度和生产技术,因而农业经济是否发达与外在的政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只要政府偃兵息武修理内政农业生产必然会取得巨大的成绩。安定的政治环境会在另一个层面上促进农业的发展,安定的环境利于人口的蕃息,大大补充了农业劳动力,对于南方早都实现了精耕细作的成熟农业来说尤为重要。在三国战争频繁疯狂消耗人口的年代,人口数量规模显得极其重要,人口不仅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更是征收赋税充实财政补充兵员扩军力的珍贵资源。在短时间内繁殖人口较为缓慢的情况下,吸引外来移民则成为增加一个重要的捷径。蜀汉政权凭借自己较为安定的区域政治环境和汉家王朝的正统继承人的旗号在招徕外来移民的方面下足了功夫。刘备作为汉室余脉素有安民亲民的好名声,在曹操南下征伐刘表集团时,刘备南下逃避竟有十万百姓依附紧随以至于大大拖慢了行军速度,但为了收服人心刘备未轻弃百姓。刘备入蜀之后为稳定根基更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刘备伐吴,留诸葛亮稳定后方,供养物资。不想猇亭一败白帝托孤,刘备享国日短在农业治理上没有直接大的作为,农务之事全赖诸葛亮全力担当。
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全面执掌朝政事无巨细躬身亲问,当时农业的治理主要可以看作是他的功绩。诸葛亮军事才能并非出类拔萃,军事战略上主要以攻为守,而他在内政修理上却有良相之才,使得蜀汉政通人和诸事顺理,而为支撑其以攻为守的策略必须战备现行保证后方的繁荣与物资供应的稳定。故而在北伐之前,先平南中,一方面稳定了蜀汉的政局,另一方面也为此后的伐魏之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对这个历来少数民族聚居的特殊地域,诸葛亮采取的主要是土人治土的羁糜安抚的政策。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初安。对于处于统治中心的百姓,则采取了务农殖谷的执政态度,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把维系生产安定百姓生活放在了执政的第一要务上。尽管诸葛亮主政时战事不断,依然获得了“仓廪实,蓄积饶”的评价。其后的执政者蒋琬也是一个安民理财的好手,他效仿诸葛亮吸取前人理政的经验教训闭关保民重农敛谷,将蜀汉安定的局面保持了下去,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守成之臣。
蜀汉在三国时还算是一片较为安定的地区,成都平原周围被山川包围有山河之险易守难攻只要保证主要关塞不被攻破则可以高枕无忧,巴蜀素来富庶有天府之国美誉也是一个吸引移民的有利条件。加之蜀汉政权安置流民欢迎移民,三国之时竟出现了大量移民流入的现象,这对于蜀汉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极为有利。巴蜀的移民大量是流民,《后汉书》记载“初,南阳、三辅民数万户流入益州。”蜀汉进行征伐战争往往迁移被征服地区民户入川,如第一次北伐“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又如延熙十六年,姜维北伐,“拔河关、狄道、临挑三县民还。”蜀亡时文献记载蜀汉的人口还有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当然隐匿人口和少数民族还不计算在内,一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