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课
第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这
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
C.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依据材料中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规定公私纱厂“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特别是1953年国家对粮食统购统销和对油料收购所作的规定,为了满足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而作出的,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D。A项在材料中反映,故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一五”计划突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2.表格《各产业社会劳动人数统计表》《单位:万)。据此可知,当时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第一产业 17,317 17,747 18,151 18,592 18,544 19,309 第二产业 1,531 1,715 1,882 1,913 2,468 2,142 第三产业 1,881, 1,902, 1,799 1,823 2,006 2,320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城市化有一定发展
C.第三产业一直持续发展D.农业发展陷入停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发展。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行业劳动人数,第一产业即农业人口增加有限,而第二、三产业即工业、服务业劳动人口数增加较多,可见这一时期城市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故选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应出现在“大跃进”运动后,故A项错误;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第三产业有所波动,故C项错误;表格信息反映农业劳动人数总体上升,表明这一时期农业进一步得到发展,故D项错误。
3.1952年1—10月,党和政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通过这场运动,一方面开始建立工人监督生产、参与管理的制度;另一方面,资本家们不敢再进行违法活动,大多实际上已丧失了控制其企业的权力。这场运动
A.确保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B.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
C.为一五计划指明前进的方向
D.沉重打击了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答案】B
【解析】“五反”运动是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的,与土改无关,故A项错误;“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故B项正确;“五反”运动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无关,故C项错误;“五反”运动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故D项错误。
4.一位农民曾说道:“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A.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B.都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都使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A
【解析】材料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和1953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改是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农民土地所有制变成了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二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排除B项;二者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排除C项;土地改革建立的是私有制,对农业的改造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排除D项。
5.张赛群《中国近现代“国进民退”现象分析》,近现代以来,中国曾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一是洋务运动时期在“自强”名义下进行的一系列政府经营,二是20世纪四十年代在战争环境下蒋介石政府的统制经济;三是建国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而第三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作者认为“三大改造”导致国进民退的理由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B.农业和农民付出太多
C.生产资料所有制成分单一D.公有制经济没有活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依据材料“建国初期为实现公有制而进行的‘三大改造’”“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将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为单一的公有制,体现了“国进民退”的彻底性,故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科教兴国宋央青用1.ppt
- 科教兴国重在创新.ppt
- 科教兴国课件().ppt
- 空气氧气及水的复习课件.ppt
- 突破全国卷讲座1.ppt
- 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ppt
- 突破全国卷讲座2.ppt
- 突破全国卷讲座4.ppt
- 突破全国卷讲座5.ppt
- 突破全国卷讲座3.ppt
- 第12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docx
- 第12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docx
- 第12讲圆周运动的规律及应用.docx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 第12课 动物游戏之谜(第1课时)—《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12课 动物游戏之谜(第2课时)—《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必修3.doc
- 第13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docx
- 第13讲万有引力与航天.docx
- 第13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