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其次,此时的美国等大部分西方国家仍然采取敌视中国政策,中国针对20世纪60年代外交恶化的现状,一方面大力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将法国等所谓的第二世界同美苏区分开来,在外交上力争这些国家的支持。因此,A、D两项都是错误的。“全方位外交的政策”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C项也是错误的。 答案:B 角度三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 【典例3】 (2015·海南卷,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试题分析】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教材的重点,但是,教材重点讲述的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缓和,对第三世界的外交政策涉及的相对较少,解答本题主要依靠材料信息。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但是,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军事上“两弹一星”的成功,因为仍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经济实力没有大幅度提高,而对外援助主要依靠经济,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现象,B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C项与本题信息无关,故错误。 20世纪70年代,我国除了大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以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挥政治大国作用,而1971~1978年援外项目总和超过前16年的总和,反映了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D项正确。 答案:D 角度四 “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 【典例4】 (2014·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 录 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目 录 A 第一章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反动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试题分析】 (1)“发现问题”:按照题目的要求,首先要对两份目录进行比较,而比较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所发现的问题,既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既可以涉及历史观念、史学理论,也可以是对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因此,在发现问题环节上本题没有固定的要求,不管是发现了“西瓜”还是发现了“芝麻”,都是对问题的提取。(2)“阐释问题”:这是对考生历史阐释能力的集中检验和考查。既然要求的是“分析”,这就需要考生对历史持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还要分析合理充分。这里的“充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比较全面,二是比较深入。本题并不要求每个角度都要做到既全面又深入,只要达到其中之一即可。(3)“答案示例”:从本题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需要分析层次和程度。示例选择了从教材出版的时代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指出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而这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就概括指出了时代特点。之后分析了时代特征对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影响,这就把时代特征与目录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在对比目录B的分析上,也遵循了同样的逻辑层次:时代特征——历史研究领域变化——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可见,考生需要分析出层次感并照顾到相关的各个方面。 答案:(示例)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考点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 四 课 第 四课 时科教兴国完成.ppt
- 第03章 复习与测试(测)-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第03章 复习与测试(练)-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解析版).doc
- 第03章 复习与测试(课件)-2017-2018学年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ppt
- 第10讲 铁及其重要的化合物.docx
- 第03章 章末检测—《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人教必修3.docx
- 第10讲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docx
-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K三关》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doc
- 第10课 有无相生(教师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 第10课 过秦论(学生版)——《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doc
-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doc
- 第15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docx
- 第16讲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docx
- 第16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docx
-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易试题君之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doc
- 第1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docx
-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docx
- 第18讲 地表形态、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 第18讲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docx
- 第19讲 化学键.docx
最近下载
- 《陀螺》课文原文及练习题.doc VIP
- 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策略暨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建设课件.pptx
- 力士乐A6VM变量马达6系列样本资料和特性.pdf VIP
- 《鲁迅的生平》课件.ppt VIP
- 美国次贷危机复盘与启示.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7).光学测试数据可视化与报告生成.docx VIP
- 大型工程建设全过程项目管理(126页).pptx VIP
- 单位工作收入证明范文.docx VIP
- 环卫保洁项目服务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光学测试与测量软件:Phasics二次开发_(6).Phasics软件在不同光学测试场景的应用实例.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