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单元 检测试题
第十四单元 检测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近代思想
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前士大夫阶层的华夷观 1 曾国藩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 2 维新思想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 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 4 林纾对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批评 5 近代西学东渐具有渐进性 6 近代中国人对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7 20世纪三大
理论成果 孙中山留给我们的最本质遗产 8 陈独秀否定中国共产党对国民革命的领导权 9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10 新中国的科技、
教育、文化 美籍华裔科学家对祖国科技发展的贡献 11 “文化大革命”之后对教育的拨乱反正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 “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
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
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
解析:D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意在突出林则徐关注西方人文地理、先进技术,材料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1839年”中英双方尚未开战,并非敌国,故B项错误;材料“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更多地突显了长期的自我封闭,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并非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故D项正确,C项错误。
2.(2017·湖北黄冈调研)曾国藩说:“余以为欲制(夷)人,不宜在关税之多寡、礼节之恭倨上着眼。……吾辈着眼之地,前乎此者,洋人十年八月入京,不伤毁我宗庙社稷,目下在上海、宁波等处,助我攻剿发匪。二者皆有德于我,我中国不宜忘其大者而怨其小者。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曾国藩这段话旨在( )
A.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
B.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宣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D.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解析:A 材料的关键信息为“欲求自强之道”,即通过“修政事、求贤才”,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改革内政以挽救统治危机,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地主阶级代表曾国藩用外交的挫败来宣扬内政改革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主张处理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符合材料信息,但并非主旨,故B项错误;曾国藩是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材料“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工夫”反映了曾国藩的洋务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以自强,体现“西学为用”,但材料并未体现“中学为体”的主张,故C项错误;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可能提出资产阶级的改革主张,故D项错误。
3.(2017·山东济南期末)“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解析:C 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的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进程的影响,与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进程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的是1911年武昌起义,故D项错误。
4.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
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解析:C 依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学篇”及“《新学书目提要》”,不能看出“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A项错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在材料中没有反映,B项错误;依据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与“西学篇”及“《新学书目提要》”的现象可以看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做法,这顺应了世界发展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几个派别之间的斗争,D项错误。
5.近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