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商务餐饮礼仪 2、3节.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商务餐饮礼仪 2、3节

餐匙 一般有两把或三把汤匙,置于餐刀外侧。 具体用法: (1)从外侧向内侧取用 (2)不能将勺子含在嘴里(前端入口) (3)不能让勺子在杯子里立正 汤的吃法:往远侧舀起,要把汤舀起来先往远的地方走,然后转一圈回来再送入口中。 back 座次排列规则: (1)女士优先 (2)位次尊卑:恭敬主宾、距离定位、面门 为上、以右为尊 (3)交叉排列(双数、男女比例协调) 餐位(Seating arrangement) 长桌 男主賓 女主賓 男主人 女主人 男賓 女賓 1 2 * * 3 4 男主賓 女主賓 男主人 女主人 男賓 女賓 1 2 * * 3 4 5 6 女賓 男賓 back 按时赴宴 举止高雅 尊重女士 衣着得体 积极交际 坐相、吃相文雅 将背伸直坐下,使腰的一部分与椅背轻轻接触,上身呈挺拔之态,双手放于桌上。 进食勿出响声 正确使用餐具 back 西餐重在交际(注意距离等) (1)主人和主宾 (2)自己身边的人 (3)要善于去结交你所谓的意中人 复习思考题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食、酒、茶文化的影响。 举例说明中西食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什么是品茶、斗茶、茶艺、茶道? 谈谈你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路。 “怡”是中国茶道中茶人的身心享受。 “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2.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比较 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诸家思想为一体;日本茶道反映了中国禅宗思想,以“和、敬、清、寂”为宗旨。 中国茶道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道更具民众性;日本茶道更具典型性。 (二)茶艺 1.中国茶艺 2.茶艺与茶道 3.中国现代茶艺 1.中国茶艺 中国茶艺始于唐代。 “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省。 关于“茶艺”,一般按狭义理解,即将“茶艺”理解为“饮茶之艺”,将茶艺限制在品饮及品饮前的准备——备器、择水、取火、侯汤、习茶的范围内。通俗地说,茶艺就是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以及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其中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 2.茶艺与茶道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道的内涵大于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 3.中国现代茶艺 现代茶艺是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按照现代人的审美观,在继承中国传统茶艺精华的基础上,不违反茶道精神,不违背茶艺流程,在符合“茶艺”定义的前提下进行创新的“茶艺”。 中国现代茶艺多以表演形式出现,力求雅俗共赏。茶艺以参与为主,对参与者的茶的素养要求不高。主角多由年轻姑娘担任,其文化艺术素养、茶艺精湛与否直接影响茶艺欣赏者的效果。 茶艺讲究“五境”之美:即茶艺要求名茶、佳水、恰当的火候与汤候、精良美观的茶具、优雅的环境。 茶艺的基本程序:备器、净器、温壶、投茶、注水、挂沫、淋壶、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龙井茶茶艺 普洱茶茶艺 盖碗茶艺 紫砂壶冲泡红茶 (三)斗茶 斗茶又称“斗茗”,最初流行于宋代。传统的斗茶带有赌博性质,现代斗茶往往在茶文化节时举行,主要从外形、汤色、香气、味道、叶底五方面衡量茶叶质量。 1.外形 外形按嫩度、条形、色泽、净度四个方面评定。 2.香气 香气主要评香型、香气高低度、鲜爽度、纯度和持久性。 3.汤色 汤色主要从色度、明亮度、浑浊度三方面评定。 4.味道 品味时要看茶叶的鲜爽和醇厚程度。 5.叶底 看叶底主要是看嫩度和匀度。 如果把茶的发现称之为“一泓清泉”,那么中国历史上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儒、道、佛”乃为茶文化的“溪流”或“河流”,三者汇为规模更大的“江河”。 茶文化的重要精神源泉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家思想,茶文化中渗透了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和高深的思想。 四、茶禅一味 儒家以中庸和谐为本,认为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相处少不了磕磕碰碰,但主张“和”。在儒家眼里,“和”是中,是度,是宜,是当,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一)儒家思想与茶文化 (二)道家思想与茶文化 茶文化中的道家思想主要反映在尊人,贵生,坐忘,无己,道法自然、返璞归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